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和分析

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和分析

ID:32188546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和分析_第1页
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和分析_第2页
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和分析_第3页
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和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于棉花烂铃的思考和分析邯郸农科院李继军056001摘要:本文对生产上棉花的烂铃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烂铃年均造成几十个亿的损失,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对传统的防治烂铃的措施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对导致棉花烂铃的原因有了新的发现,证明在烂铃轻重程度上,棉花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出了培育抗烂铃品种和研究新的药剂是防治烂铃的方向。棉花烂铃病是一种多病原引起的复合性病害,既造成棉花减产,又使纤维品质变劣,严重影响棉花高产优质。北方棉区一般烂铃5%-10%,重的达30%左右,南方棉区烂铃更厉害。中棉所调查了1132个病铃,其产量与品质的损失率,烂铃与

2、健铃相比,皮棉减产32.1%,衣分减产7.56%,绒长降低23.2%,强度降低40.4%。河北省植保所于1986年—1988年对本省8个植棉区,79个县,312个点进行调查,3年平均单株烂铃1.128个,烂铃率为8.057%。在3年平均烂铃中,有55.52%的烂铃完全没有产量,25.2%的烂铃棉絮级别降低,只有18.38%的病铃完全吐絮正常。全省按1200万亩棉田计算,年损失皮棉0.427亿千克,籽棉0.727亿千克,降级皮棉为0.198亿千克,合计年损失折合人民币为2.33亿元。全国棉田按8000万亩计算,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年均烂铃损失高达几十亿元以上。

3、冀中南棉区已经连续四年重度烂铃,平均烂铃率在20%以上,尤其是邱县、南宫、威县等密植早播棉田,烂铃更厉害。虽然烂铃已成为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但是对烂铃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还很有限。一、前人对烂铃的研究成果棉花烂铃往往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一种复合性病害,包括有致病病原体和腐生病原体。对完好无损的棉铃进行直接侵入为害的为致病病原体,如疫菌、炭疽、角斑等寄生性强的病菌,在棉铃受虫害,创伤与裂口以及被直接侵害的病菌危害后,从伤口和病斑处侵染,引起腐烂的为腐生病原体。导致棉花烂铃的主要病害有铃疫病、红腐病、炭疽病、黑果病、红粉病、角斑病等6种。铃疫菌为烂铃

4、的优势种,占总烂铃的28.32%—99.68%。二、我们对烂铃原因的新发现前人研究认为,病菌多从铃尖、铃缝、虫孔处侵染棉铃,导致烂铃。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对烂铃的原因有了新的发现。开花后45天左右的硬清铃,烂铃最多。棉铃准备吐絮的关键时期,碰上连续阴雨的天气,某种病菌做先锋,姑且称之为先锋病菌,首先腐烂掉棉铃基部和铃柄的结合部位,切断了铃柄向棉铃输送营养的通道,这个棉铃就死掉了,对病菌没有一点抵抗力,其他病菌顺利侵染棉铃,形成黑果、霉烂、红毛、白毛等情况。这是棉花烂铃最主要的类型。生产上,拽回来的棉桃都是不带铃柄的。至于疫病菌、炭疽菌等其他致病病原体从铃壳

5、、铃尖、铃缝等部位侵染完好棉铃,造成烂铃的情况很少。有必要研究先锋病菌是何种病菌及对其有效的防治药剂。三、传统的农业措施防治烂铃,效果差且不切合实际,吐絮期遇雨,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合病菌生长,棉花烂铃就厉害。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防治棉株徒长,减少株间郁闭;合理灌溉和排水;合理稀植;精细整枝打杈区老叶及推株并垅等,这些措施都是立足于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来防治烂铃。效果既差又不切合实际。不能为了减少烂铃,而导致产量降低和收益降低。增施氮肥,是防止棉花后期早衰的重要措施;合理密植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工价越来越高,精细整枝打叉去老叶这些措施增加棉田用工,

6、很可能得不偿失,也不太切合实际。棉花烂铃主要集中在中下部果枝,地膜棉烂铃要重于不覆盖地膜的棉田。多数人认为尽管盖地膜棉铃烂铃多,但因成熟早,总铃数多,铃重,产量及品质都优于没有覆盖地膜的田块。所以,生产上,大多数棉花实行地膜覆盖。虽然覆盖地膜是导致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未必增产,但棉农盖地膜植棉的习惯已有二十年,很难改变。去早蕾是防止棉花烂铃的有效措施,但没有推广开,原因有以下几条:1、农民心疼,不舍得去早蕾。2、增加棉田用工。3、棉花烂铃轻重程度年度间差异很大,烂铃发生轻的年份,去早蕾意义不大。间作套种,延期播种对防治烂铃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只能适合局部地

7、区,不适合大面积推广。一、传统药剂防治烂铃也不切合实际前人研究证明,对于烂铃防治效果好而稳定的药剂有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甲霜灵福美双和敌唑酮。辽宁省经济作物所在1981年—1983年应用80%代森锰锌防治烂铃,3年平均防治效果分别是:200倍药液喷3次,防效为91.97%;400倍药液喷3次,防效为91.78%并有增产作用。在喷药时期上,掌握在棉花刚出现零星病铃时,即可开始喷洒第一次药,每隔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为了保证喷药质量,每亩喷药液量不能过少,一般为150升左右,以达到棉株中下部棉铃普遍着药液为度。此时植株高大,枝叶茂密,往往阻碍药液着落于

8、铃部,给田间喷药操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棉农普遍采用工农—16型手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