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公路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要点

山东交通学院公路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要点

ID:32189812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山东交通学院公路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要点_第1页
山东交通学院公路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要点_第2页
山东交通学院公路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要点_第3页
山东交通学院公路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要点_第4页
山东交通学院公路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交通学院公路工程地质期末复习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岩石】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称为岩石。【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地壳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变化,使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和变位的运动称为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结果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构造形迹,如褶皱、断裂等,称为地质构造、【褶皱、基本要素、分类、工程地质性质】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

2、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褶皱要素:核部、翼、轴面、轴、转折端、枢纽分类:1.按褶皱横剖面形态分类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2.按褶皱纵剖面形态分类水平褶皱、倾伏褶皱工程地质性质:褶皱核部是岩层强烈变形的部位,在背斜的顶部和向斜的底部发育拉张裂隙。这些裂隙将岩体切割成块状,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弱化了岩石的工程性质。同时,裂隙为地下水的运移提供了通道。由于岩层结构变形及地下水的影响,公路、隧道工程或桥梁工程在褶皱核部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在褶皱翼部往往形成单斜岩层,容易产生顺层滑动,特别是岩层中存在软弱夹层,且岩层倾向与临空面方向一致。【断层、要素、基本类型、工程

3、地质评价】岩石受力作应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要素:断层面和破碎带、断层线、断盘、断距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工程地质评价:由于岩层发生强烈的断裂变动,致使岩体裂隙增多、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地下水发育,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对工程建筑造成了种种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如确定路线布局、选择桥位和隧道位置时,要尽量避开大的断层破碎带。【地震震级】是指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基本烈度、场地烈度、设计烈度】基本

4、烈度:是指一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普遍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场地烈度:是指根据场地条件如岩石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调整后的烈度、设计烈度:在场地烈度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建筑物,将基本烈度予以调整,作为抗震设防的根据,这种烈度称为设计烈度,也叫设防烈度。【地震对公路有哪些破坏作用?地震区公路的防震原则】破坏作用:(1)地震力的破坏作用(2).地变形的破坏作用(3).地震促使软弱地基变形、失效的破坏作用(4).地震激发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破坏作用防震原则:1.平原地区路基防震原则①尽量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带修筑路基。尽量避免沿河岸

5、、水渠修筑路基,不得已时,也应尽量远离河岸、水渠。②在软弱地基上修筑路基时,要注意鉴别地基中可液化沙土、易触变粘土的埋藏范围与厚度,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③加强路基排水,避免路侧积水④严格控制路基压实,特别是高路堤的分层压实。尽量使路肩与行车道部分具有相同的密实度。⑤注意新老路基的结合。老路加宽时,应在老路基边坡上开挖台阶,并注意对新填土的压实⑥尽量采用粘性土做填筑路堤的材料,避免使用低塑形的粉土或砂土⑦加强桥头路堤的防护工程。2.山岭地区路基的防震原则①沿河路线应尽量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大规模崩塌、滑坡的地段。②尽量减少对山体自然平衡条件的破坏和自然植被的破坏,严格控制

6、挖方边坡高度,并根据地震烈度适当放缓边坡坡度。在岩体严重松散地段和易崩塌、易滑坡地段,应采取防护加固措施、在高烈度区岩体严重风化的地段,不宜采用大爆破施工。③在山坡上宜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半填半挖路基,如不可能,则应采取适当加固措施。④在≥7度的烈度区内,挡土墙应根据设计烈度进行抗震强度和稳定性的验算,同时保证施工质量。【桥梁的震害及防震原则】P54~55【河流地质作用】1.侵蚀作用: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和拓宽河床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2.搬运作用: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夹带沿途冲刷侵蚀下来的物质(泥砂、石块)离开原地的移动作用,称为搬运作用。3.沉积作用:河流在运动过

7、程中,能量不断受到损失,当河水夹带的泥砂、砾石等搬运物质超过了河水的搬运能力时,被搬运的物质便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积下来,称沉积作用。【河流阶地、形成、分类、编号、工程性质】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台地。形成:横向阶地是由于河流经过各种悬崖、陡坎,或经过各种软硬不同的岩石,其下切程度不同而造成的;纵向阶地是地壳上升运动与河流地质作用的结果。P71~72【地形】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貌】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的长期运行,在地壳表面形成的各种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