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儿童救助的分析——以“7.22”岷县地震儿童救助为例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儿童救助的分析——以“7.22”岷县地震儿童救助为例

ID:32212479

大小:1.2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2-01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儿童救助的分析——以“7.22”岷县地震儿童救助为例_第1页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儿童救助的分析——以“7.22”岷县地震儿童救助为例_第2页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儿童救助的分析——以“7.22”岷县地震儿童救助为例_第3页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儿童救助的分析——以“7.22”岷县地震儿童救助为例_第4页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儿童救助的分析——以“7.22”岷县地震儿童救助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儿童救助的分析——以“7.22”岷县地震儿童救助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⑧硕士学位论丈MAS’fER‘STHES!S一、研究背景第一章绪论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分布差异大、各类地质条件复杂、部分区域处于地震火山带,因此呈现出灾难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难危害严重,造成的损失巨大等特点,使我国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自然灾难给国家带来的损失也在不断上升。在此期间,自然灾害给中国平均每年带来2472亿元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比我国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还要高出0.13%“3。在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于农村,对灾区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救灾

2、,接下来就是灾后重建。如果不能迅速修复灾区被破坏的各种系统,那就无法保障灾区生计,但是灾后重建有很高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必须要审慎行动。而往往在灾后相伴而生的心理问题、弱势人群、次生性贫困问题及社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灾区的恢复和重建产生影响瞳1。面对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我们并不是一筹莫展,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可以集结起来,利用社会力量来防治自然灾害,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集结力量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抗灾能力大小也不同。中国的救灾机制不仅包括政府和应急机制,预警系统,而且还包括民间救援机构。救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肩负着平复灾民恐慌情绪、保障灾民基本需

3、求、恢复灾区正常生活秩序、重建灾区的重任。在国家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社会工作者做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灾后救助的介入是社工义不容辞的责任。二、研究议题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出发,社工的介入也是灾后救助专业化的必然需求,有利于灾后救助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救助取得更好的效果。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的素养和方法技能,能够辅助心理调节与生活适应,帮助弱势群体解决遗留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指导建立新型的群体之间及社区人际关系,重建灾后社会支持网络。在灾害发生后,相对于成年人,儿童本身做为弱势人群,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更容易受到伤害,这包括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特别是

4、心理上的创伤,所以对儿童及时的心理救助十分必要。但是灾后儿童救助工作不只是单纯的心理救助,还包括:灾后儿童教育的建设、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儿童所在社区的发展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工作突出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独特性,符合社会工作“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介入既保障了救助工作的专业性,也打破了救助工作范围的局限性,能够充分运用专业优势来对应对灾后儿童救助工作的不同问题,满足多样的需求。但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起步较晚,群众基础较弱,社会大众还没有认识以及承认专业社会工作在灾后救助中的意义与作用,导致专业社工在灾后救助中的介入程度不够,社会工作者在困难救助中的专业优势和独特视角不

5、被重视。笔者希望以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救助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工作介入灾后儿童救助的实务案例研究,尝试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灾后救助不同阶段,符合救助对象需求变化,同时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实务介入模式。力图能够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灾后救助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三、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在研究方式上,是实地研究。研究者并不以成熟固定的模式为研究假设,而是从活动过程中发现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往往不在预测中,通过对认为是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反复、深入的观察和实地调查后形成观点。(二)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个案法。研究的案例是“7.22岷县地震儿童救助项目”,利用其典型性,

6、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思考,处理,最后得出研究结论。(三)在搜集资料方法上,主要为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检索法。笔者不但是以研究者的身份来搜集资料,还是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完全参与到实务过程中,确保搜集到的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发挥更高的使用价值。(四)在资料分析上,是定性分析。因为本次研究主要是对介入方案和介入过程的研究,为的是获取实务经验。2硕士学位论丈MASTER‘STHESfS第二章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救助的理论我国学者乐章在《社会救助学》一书中给灾害救助给出了定义,“灾害救助一般是指因自然原因给特定的地区造成损害后,为了让灾民摆脱生存危机,国家或社会对灾民进行抢救

7、和援助,在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资料方面给予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同时使灾区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阳3。”就目前社会工作参与的灾害救助的实践中来看,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救助工作的任务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密集式服务,使受灾人群和社区恢复以往的生活能力。在实践的同时,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救助的理论研究也在同步进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创伤压力介入,灾后阶段管理,灾后社区发展与重建,生态系统干预。一、创伤压力介入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