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毒作用机制.ppt

【5A版】毒作用机制.ppt

ID:32252205

大小:904.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2-02

【5A版】毒作用机制.ppt_第1页
【5A版】毒作用机制.ppt_第2页
【5A版】毒作用机制.ppt_第3页
【5A版】毒作用机制.ppt_第4页
【5A版】毒作用机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毒作用机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毒物ADME过程与靶器官靶分子的反应细胞调节功能障碍细胞修复障碍毒物毒作用的表观遗传机制第四章毒作用机制第一节从接触部位进入血液循环从血液循环进入靶器官增毒与解毒第一节毒物ADME过程与靶器官一、从接触部位进入血液循环(一)毒物的吸收(吸收系数)(二)毒物进入体循环前的消除(首过效应)1.肠上皮细胞、肝细胞的毒物转运蛋白转出细胞(肝胆排泄);2.进入血液前,在接触部位(如皮肤)被细胞代谢。二、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一)促进毒物进入靶部位机制1.毛细血管内皮的多孔性(肝窦、肾小管孔道)2.专一化的膜转运(离子通道、膜转运蛋白)3.细胞器内的蓄积(溶酶体与线粒体,胺的pH陷

2、阱)pH陷阱-非离子化胺进入溶酶体酸性细胞器内部,胺被质子化,后者与溶酶体磷脂结合引起“磷脂沉着症”。4.可逆性细胞内结合(黑色素与阳离子结合)吸收系数:(Absorptioncoefficient)吸收系数是指外源化学物进入血液的量与接触量之比。不同部位的吸收系数顺序一般是:静脉注射>经肺吸入>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经口摄入(胃肠道)>表皮涂抹(暴露的途径与位点)首过效应:(Firstpasseffect)指化学毒物进入血液循环(体循环)以前,在吸收部位发生的阻隔作用或生物转化作用,或经肝脏门静脉在肝脏中进行的代谢转化作用。otherthan-除了,不同于(二

3、)妨碍毒物分布靶部位机制1.与血浆蛋白结合(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2.专一化屏障(如血脑屏障);3.贮存库对毒物的蓄积(如氯代烃在脂肪组织的贮存,可起到暂时的保护作用);4.与细胞内结合蛋白结合(金属硫蛋白与镉的结合,可减少急性镉暴露的毒性作用)5.从细胞内排除(ATP依赖性膜转运蛋白[P蛋白]可将细胞内毒物转运到细胞外。(三)排泄与重吸收(不讲)1.排泄(亲水性和离子化毒物-肝、肾排泄)2.重吸收(肾小管、肠粘膜)三、增毒与解毒(一)终毒物的形成脂质氧化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等(毒物原型)常见的终毒物:亲电物(electrophiles)自由基(freeradicals)亲核物

4、(nucleophiles)活性氧化还原产物(redox-activereductants)增毒作用(Toxication)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外源化学物在体内转变为有毒的或毒性较高的代谢产物的生物转化作用,称为增毒作用,亦称“代谢活化”(metabolicactivation)。增毒作用实例:①乙醇乙醛,毒性↑②对硫磷对氧磷,毒性↑③苦杏仁氰化物,毒性↑1.亲电子剂(带正电荷)(electrophiles)概念:亲电子剂是指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带正电荷)的分子,它能通过与富含电子原子的亲核物共享电子对而发生反应的物质。亲电物种类:(1)非离子亲电物①外源化学物分子中插入氧原子,后者

5、从其附近原子获得一个电子,使其具有亲电性。如:乙醇→乙醛丙烯醇→丙烯醛对硫磷→对氧磷(获得氧原子)②生物转化形成共轭双键,氧原子去电子作用,双键碳产生电子缺失。如:苯并(a)芘→7,8-二氢二醇-9,10-环氧苯并(a)芘+苯并[a]芘代谢活化(2)阳离子亲电物—“键异裂”如:7,12-二甲基苯蒽→苯甲基碳翁阳离子2-乙酰氨基芴→芳基氮翁阳离子金属汞氧化→Hg2+Cr042-还原→Cr3+AsO43-还原→AsO32-/As3+2.自由基(freeradicals)概念:自由基是在其外侧层轨道中含有一个或多个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分子片段。自由基的共同特点:1.奇数电子在一个轨道里;

6、2.顺磁性;3.化学反应性极高;4.作用半径短;5.生物半衰期极短(μs)。自由基形成途径:1.外源化学物接受一个电子如:外源化学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从还原酶接受一个电子。2.亲核外源化学物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丢失一个电子,后者可形成含氧自由基如:氢醌(亲核外源化学物)连续发生两次单电子转移产生半醌自由基与含氧自由基。3.电子向分子转移引起的还原性键均裂如:四氯化碳从细胞色素P450或线粒体电子传递链获得一个电子,还原脱氯,生成CCI3.;H2O2均裂产生HO·。自由基类型:1.不含氧自由基A.非金属类如:H,CCI3.,R-S,C6H5N=N.等。B.金属类如:Cu+/Cu2+,

7、Fe2+/Fe3+,Ti3+/Ti4+等。2.含氧自由基A.无机含氧自由基如:O2-·,HO·,H2O2等。B.有机含氧自由基如:LO·,LOO·等机体内自由基来源:1.生物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1)胞浆中的小分子自氧化;(2)胞浆蛋白氧化酶酶促反应;(3)膜酶催化的反应;(4)过氧化酶体生物合成;(5)线粒体电子传递过程;(6)微粒体电子传递系统。2.外源毒物的氧化还原代谢如:醌类。自由基存在形式:1.笼蔽的自由基---存在于线粒体内2.自由的自由基---存在于胞浆中或细胞外液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