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ppt

【5A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ppt

ID:32260481

大小:650.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2-02

【5A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ppt_第1页
【5A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ppt_第2页
【5A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ppt_第3页
【5A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ppt_第4页
【5A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音乐与人生综合高中高二音乐孔晓辉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什么是音乐?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音乐与人生人生如歌,何其凄美。千百年来,人们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不断地演绎着或平凡或动人或悲壮或低沉的生命之歌。人生三部曲卞祖善是我国著名指挥家。年近古稀的卞先生以五十多年的亲身经历与感受,用音乐为我们总结出人生三部曲——《摇篮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摇篮曲》代表着人一生的开始。闭上眼睛,

2、听着恬静、柔和的曲调,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爱与无私的祝福。伟大的母亲,可爱的孩子,世间最美好最纯洁的字眼,充满了希望与祝福。从而也使我们沉浸在对童年美好的回忆中。庄严辉煌的《婚礼进行曲》响起,一对新人在父母、亲朋的陪伴下缓缓迈上红地毯,彼此手牵手一同迈向人生旅途中又一个新起点,与终生伴侣相随到老……随着时间的飞逝,人总会变老,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像对生命一样坦然。人的自然生命不可能不朽,永恒的只能是精神。当亲朋好友去世,用《葬礼进行曲》寄托我们的哀思。庄严肃穆、悲痛深沉的乐曲让我们回忆和缅怀逝者的一生……为什么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

3、乐的人呢?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在我们的一生中,让音乐随行,让我们都用心去谱写人生中的每一个音符,使我们的“生命之曲”更加完美,更加辉煌!如何鉴赏音乐呢?音乐要素: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2、曲调

4、:曲调也称旋律。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9、音色:音色有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之分。在人声音色中又可分童声、女声、男声等。乐器音色的区别更是多种多样。在音乐中,有时只用单一音色,有时又使用混合音色。草原放牧作品介绍是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第一部分。全曲共五个部分。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

5、、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故事。吴祖强吴祖强(1972-)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合作),清唱剧《与洪水搏斗》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红色娘子军》(合作)等论著和文集《曲式与作品分析》刘德海刘德海(1907—2000),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代表曲目《十面埋伏》、《瀛州古调》、《阳春白雪》、《浏阳河》等。创造有琵琶曲《天鹅》、《老童》、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合作)等。鉴赏《草原牧歌》初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2、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

6、放牧的生活情景)1、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局部欣赏——引子(一)聆听音乐,分析音乐要素:1、听辨音色(圆号)2、听辨速度(稍慢)3、塑造形象(英雄)(二)观察乐谱,旋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旋律发生了扩展,调性由D—G)局部欣赏——第一主题(一)聆听音乐,分析音乐要素:1、速度(稍快)节奏(密集)情绪(活泼)2、音乐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和场景?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勤劳放牧的场景。(二)复听音乐局部欣赏——第二主题(一)聆听音乐,分析音乐要素:1、速度(缓慢)节奏(疏散)旋律(起伏较大)2、表现并表达了什么?表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主人公对大草原的热爱

7、之情。(二)复听作品,感受琵琶的演奏特点大幅运用轮指和摇指技巧,模仿马头琴及长调演唱技巧。凸显鲜明蒙古族音乐特点。完整聆听作品请同学们仔细听辩,听到第一主题举起左手,听到第二主题举起右手。第六(悲怆)交响曲 ——第四乐章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 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涉及范围广泛的作曲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作品介绍《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

8、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