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与内力作用教案

地球表面形态与内力作用教案

ID:32270863

大小:1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地球表面形态与内力作用教案_第1页
地球表面形态与内力作用教案_第2页
地球表面形态与内力作用教案_第3页
地球表面形态与内力作用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球表面形态与内力作用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内力作用与表面形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了解各种地表形态。(2)了解地球演化三大学说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2.过程与方法(1)能够说出在板块运动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地貌。(2)可以辨别向斜与背斜,地垒与地堑的区别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学习,更加来了解地球,可以在生活中识别各种地表形态以及其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板块运动的形成及其影响、背斜与向斜的区别难点:背斜与向斜的比较教学方法讲解、提问教学、图表演示、归纳总结、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主要环节与时间教师(讲解、演示、提问等)活动

2、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时间:0—3分钟同学们,在这节课开始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大家知道喜马拉雅山是怎么来的吗?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之后接着讲:据地质学家考证,7000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3000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南方的印度洋板块与北方的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交叠相挤,使喜马拉雅山不断抬高。到了300万年前,已上升到3500米,而近10万年以来,上升更快,平均高度今已达到6000米以上,现在还在继续上升。倾听,思考二.新课展示各种地表形态时间:4—6分钟用PPT展示高原,丘陵,盆地,沙漠等图片,引入地表形态,之

3、后总结:地表形态有:高原,盆地,丘陵,山脉,平原,沙漠等等。这些都是内力作用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观看,思考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7—20分钟一.地球演化三大学说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说: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中提出来的,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海底扩张学说: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H.H赫斯和R·S·迪茨分别提出的。以地幔对流说为基础,认为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在大洋中部上涌,向两边溢

4、流,并推开旧有的洋底物质,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形成新的洋底。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岩石圈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二.板块运动及其影响倾听,回忆,思考,回答展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然后提问: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分别位于什么板块之间?板块构造(1)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2)板块内部

5、地壳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于这一地带。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者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张裂处形成了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两大陆板块交界处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样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展示表格:运动形式影响举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海沟,岛弧链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海岸山脉每周西部山脉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巨大山脉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一.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展示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同学

6、们看图回答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区域?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时间:20—35分钟一.基本概念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构造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或剪切、错开;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一般来说,中间

7、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能够发育成山地。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叫地垒。在地垒的基础上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地堑构造。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二.展示背斜,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图片,老师依图讲解,之后再展示表格思考,分析,倾听一.运用练习时间:36—42分钟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新知识就到这儿了,下面还剩一点时间让

8、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关于内力作用于地球表面形态的练习题,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1.下列词语中,从地质学的观点看,不正确的是()A.稳如泰山           B.海枯石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