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学案例

《那树》教学案例

ID:32283553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2

《那树》教学案例_第1页
《那树》教学案例_第2页
《那树》教学案例_第3页
《那树》教学案例_第4页
《那树》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那树》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了解王鼎钧其人,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2)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赏析文章凝练而蕴味深刻的语言。(3)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教育方面:(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

2、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2)鼓励学生在分析、品味中质疑解难,发现创造;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散文的主题有自己的心得。发展方面: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学生懂得,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作保障,没有了青山绿水,没有了鸟语花香,没有了蓝天白云,人类的生命将困难重重,人类文明的进步将变得不可想像。三、教材分析《那树》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

3、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深厚感情和对它最终被伐的深切痛惜,表达了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的深层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慨和忧虑。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用词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意味深长。读者稍加品味,便可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其思路和写法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有关大树之事可述者甚多,文章仅述大树有益于人类的情况和被人类所伐倒的情况,从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写,意蕴深刻;其二,按时间叙述,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其三,将大树的具体形象描写放在

4、文章较前的位置,意在先给读者一个鲜明的、整体的印象;中间穿插一些传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趣味性;文章三个层次的分段,具有较为明显的语言标志,即第二部分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或矛盾对立的情况将要讲述,由大树的一种生活状况自然地过渡到另一种生活状况,第三个层次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某一具体事件将要讲述,由写人类文明发展、写大树的自然生活自然地过渡到摹写大树被伐的惨剧;其四,文章最后写道:“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以叙述结尾,不作议论

5、,但却隐隐地透出一种悲哀、幽怨和愤恨的情绪。总之,文章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是因为大树的经历本来就具有撼人心魄、启人深思的特质。更是因为这样写更加符合大树那种向往闲适、恬静的个性特质。本文的语言表达,以描摹叙述为主,用语生动、老练、简洁。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成为文中的“亮点”,如写大树的形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非常奇特,形象感、动感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又如写入夜后的大树,“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更可算是诗化的语言,“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可谓神来之笔,写出了细

6、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作者文学功底、语言功底良好,爱化用文言,生出新意,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日月光华,周道如砥”等,都是作者化用文言而来,显示了作者非凡的造句技巧,表达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感情;再如讲述树的命运,“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长短句交错相间,用语简省,节奏感强,而又蕴涵丰富。一、教学方法  本文是台湾散文名作,曾得到散文界许多专家的好评,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值得认真揣摩品味,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揣摹,探究,品味散文的主旨,增强

7、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方法去阅读其他的散文作品,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王鼎钧散文的创作特色。总之,本课的教学,应充分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既要把课文当做语文材料来学习,又要把它当做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  1、通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2、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朗读时注意把握感情分寸。本文思想深刻,感情不太张露,所以朗读时感情不宜过于强烈、奔放,但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    拟采用下列阅读策略:朗读──整体感知;默读──了解行文顺序;跳读──发现精彩片断;精读──探究

8、字里行间蕴涵的深层次的内涵;品读──多角度理解文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