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及非线性振动的研究

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及非线性振动的研究

ID:32287444

大小:9.55 MB

页数:151页

时间:2019-02-02

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及非线性振动的研究_第1页
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及非线性振动的研究_第2页
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及非线性振动的研究_第3页
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及非线性振动的研究_第4页
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及非线性振动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动态特性分析及非线性振动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ynamicCharacteristicsAnalysisandNonlinearVibrationResearchonaPlanetaryReducerwithSmallToothNumberDifferenceAThesisSubmittedtoChongqing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octor’sDegreeofEngineeringByHuangChaoSupervisedbyProf.WangJiaxuSpecialty:Mechan

2、icalDesignandTheoryCollegeofMechanicalEngineeringof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ChinaMay2013中文摘要摘要课题来源于国防科工委“十一五”民用航天预研项目—“空间环境下的高性能摩擦副与高效传动机构技术”(C4220061319)、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高性能机电传动系统的创新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IRT07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高性能传动件及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50735008)。减速

3、器系统的工作状态极其复杂,不仅载荷工况和动力装置多样,且对于齿轮传动系统,由于时变啮合刚度、传动误差、齿侧间隙等因素的影响,引起轮齿接触–脱离–接触周期性、强非线性耦合振动,对传动系统的平稳性、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动态特性、间隙非线性振动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高性能齿轮系统的设计、分析、制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实验参考。论文以NN型少齿差行星减速器为对象,先分析其结构及传动原理,用有限元法分析其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减速器系统非线性振动模型与方程,通过数值求解分析减速器非线性振动特性以及参数对它的影

4、响。最后对其模态特性和振动响应进行实验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该减速器的结构、传动原理,计算某常见工况下各传动件的理论转速。求得两级传动的理论啮合频率、啮合阻尼。详细分析各滚动轴承的变形、刚度、阻尼等动特性参数。(2)推导内齿副单齿刚度计算式,考虑理论重合度,计算多对齿啮合刚度。将两级传动多对齿时变啮合刚度拟合为8阶Fourier级数的形式。分别以各级传动啮合角频率为角速度的正弦函数模拟各级齿轮误差。(3)采用ABAQUS建立该减速器有限元自由模态分析模型,其中轮齿啮合部位采用绑定约束,用弹簧单元模拟轴承。采用La

5、nczos特征值求解器对该减速器进行自由模态求解,获得该减速器前20阶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4)综合考虑齿轮啮合刚度、传动误差、齿侧间隙及支撑刚度和阻尼,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多自由度、多间隙、变参数、弯–扭耦合的两级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模型,用Lagrange方程推导齿轮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组。用四阶五级的RKF法对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求解,系统地分析该减速器各齿轮振动位移、速度响应,以及振动位移–速度相图、Poincaré截面。进一步计算得齿轮弹粘啮合力、轴承动载荷、振动加速度响应。最后分析各参数对减速器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5)

6、用LMSTest.Lab对该减速器进行锤击法自由模态实验,验证理论分析I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结果的正确性。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减速器壳体振动信号,由FFT变换得到相应的振动频率,经1/3倍频处理分析振动加速度级结构噪声,经积分处理得到振动速度及位移响应。关键词:行星减速器,少齿差,动态特性,非线性振动,结构噪声II英文摘要ABSTRACTThisresearchsubjectstemsfromtheprojects―CommissionofScience,TechnologyandIndustryforNationalDefe

7、nse"EleventhFive-Year"civilianspacepre-researchproject-thehighperformancefrictionpairsandefficienttransmissionmechanismtechnologyunderspaceenvironment(No.C4220061319)‖and―ProgramforChangjiangScholarsandInnovativeResearchTeamofChineseMinistryofEducation-theinnovationd

8、esigntheory,methodandtechnologyofhighperformanceelectricdrivesystem(No.IRT0763)‖and―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KeyProjectofCh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