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试题频现

中小学试题频现

ID:32287672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中小学试题频现_第1页
中小学试题频现_第2页
中小学试题频现_第3页
中小学试题频现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试题频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小学试题频现“阴题”家长吐槽规律答案坑人2012年11月24日09:17中国广播网[微博]我要评论(10)字号:T

2、T八根火柴摆成两个菱形,只能动其中两根火柴,如何将两个菱形变成一个菱形?答:移动其中一个菱形的下部两根火柴,将其改成“1”和“个”两个字,连起来读就是“1个◇”。近日,一道小学奥数题在网上热传,解题方法之诡异让大批网友直呼“阴险”。同时,不少网友说自家孩子做题时也遇到类似阴题。对此现象,有人认为是在误人子弟,也有人认为有助开发智力。究竟是好是坏?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相关教育专家。··娱乐八卦看过来··IT英

3、语出国教育直通车“阴题王”网络人气高宣称做阴题能开发智力拓展思维网络上被数十万网友评论、转发的那道“1个◇”的阴题出自一家网络教学网站,在一个名为“小学数学同步满分班例题讲解”视频中,一位自称姓崔的男老师站在屏幕前,他身后的电子黑板上写着“每周一题”。视频中,崔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了如何将一道数学题以解语文题的方法破解,在最后得出“1个◇”时候,崔老师自己都忍不住嘿嘿笑了一声。看完这段视频,很多网民留言称出题者太过“阴险”,题目也被网民戏称为“无节操”数学题。“学生看了崔老师的阴题视频后会兴奋莫名,明白解题方法后捶胸顿足,课堂气

4、氛无形中被烘托出一个又一个高潮。”记者看到,视频所属网校似乎有意在力推崔老师的“阴题”。崔老师开设了自己的“每周阴题”栏目,网站专题视频集中收录了数十道数学阴题。记者花了半小时看完了其中一条视频,很多题目的答案都让记者有种“这也行?”的感慨。“阴无常式,水无常形,此为之阴题也!”视频中,崔老师时常在报出解题方法后得意地提醒学生,解“阴题”要动用数学中的综合思维!而该网校网站在“阴题”视频的介绍以及崔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都在传递着一个讯息,诸如此类让孩子为难、家长发怵、大学生挠头的“阴题”,可以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家长们纷纷吐槽各学

5、科都频现阴无常式的“阴题”1黄花岗起义第一枪谁开的?A、宋教仁B、孙中山C、黄兴D、徐锡麟。2黄花岗起义第二枪谁开的?A、宋教仁B、孙中山C、黄兴D、徐锡麟。3黄花岗起义第三枪谁开的?A、宋教仁B、孙中山C、黄兴D、徐锡麟。答案:三题全选C。因为教材中有说到“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崔氏阴题视频在微博热传后,不少家长也纷纷发博举报其身边的“阴题”。“我儿子遇到过一道历史阴题,绝对让人崩溃!”南京市民王女士晒出了上面这道她儿子前不久遇到的三道历史“阴题”。“这也太抠字眼了吧?”王女士说。陈女士儿子在南信大附小上五

6、年级,前些日子,她心血来潮看了儿子做的一道奥数题:有三组数字,分别是(1、3、7、8);(2、4、6);(5、9),每组数字都因一个共同规律而归为一组,请说出规律。答案令人大跌眼镜:(1、3、7、8)读音都是一声;(2、4、6)是四声;(5、9)是三声。“这哪是数学题啊!”陈女士说。11月初,重庆商报则报道了当地一位家长被女儿的一道一年级语文“阴题”难倒的事。题目是:有个孩子叫白方,站在水边看文章,打一个字。这位家长想半天也没找到答案,求助硕士朋友仍无果,最终上网求助网友才知道答案是:“激”。记者在网络上检索“阴题”后发现,网

7、友贴出的“阴题”涉及语文、数学、历史、化学等多个学科。目前在出版社工作的晓钟残漏(网名)告诉记者,他曾做过几年教师,也曾做过几年义务教辅的出版,他说,最近网络热传的“阴题”,多安排在初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各科同步类教辅的课外练习题中。“出这些题的辅导书多以拓展儿童思维和智力为噱头介绍他们的阴题。”而南京拉萨路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查女士表示,曾遇到学生向他们请教类似“阴题”。一些解题方法夸张得老师都感觉“吃不消”。七嘴八舌聊“阴题”“阴题……原来还有这么一说……现在的小朋友们,你们辛苦了!”对于崔老师的阴题视频,有网友表示,拿

8、这种靠偷换概念等手段得到答案的题目让学生做有点误人子弟。但也有网友表示,类似崔老师出的阴题只是活跃课堂气氛使用的游戏而已,“中国人的创造力不行,就是因为想问题模式化、教条化,你不要看这个老师讲的有点二,但确实是教育孩子的好案例”。而记者采访也发现,对于“阴题”的看法持正反两种观点。反对阴题无法教孩子解题方法南京拉萨路小学葛老师直言,“阴题”完全没有教学的含义,她不提倡小学生做过多此类不走寻常路的数学题。拿“菱形题”举例,葛老师说这是一道图形题,正确的解题方法一定要由一个图形变换成一个或多个图形,要有图形的特征在里面,才能称为图

9、形题。用“1个◇”来解答,不是在训练所谓的“逆向思维”,而是把题目变质了,是一种偷换概念。葛老师认为,常做“阴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爱钻牛角尖的情况。“正规教学应该教学生解题方法,我们常常花两节课的时间讲一道题,为的就是告诉学生们方法。循序渐进,因人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正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