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

ID:32290589

大小:7.38 MB

页数:210页

时间:2019-02-02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_第1页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_第2页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_第3页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_第4页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摘要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同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生态旅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寻求人类的旅游活动与自然发展的和谐,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科学地确定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并给予严格的实施是给这~课题求解的关键。目前学术界涉及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海滨等旅游地,对河流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

2、基于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和应用技术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漓江风景名胜区为实证研究对象,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6个方面:(1)在全面系统研究分析前人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分析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特点、结构和功能,研究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相关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2)在分析漓江风景名胜区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

3、用头脑风暴法并结合专家群咨询指导意见,构建了包含五个层次35项指标的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对其内容进行研究;组合应用德尔菲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35个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选取了累计贡献率达到77.72%的12个主导因子来进行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3)通过比较分析该领域研究中现有模型的优缺点,本文提出并采用了层次分析一加权评价一模糊综合评价的复合模型,以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例进行量化计算,并用逻辑斯谛模型对最终的结果进行验证。(4)实证研究结

4、果表明: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对轻度超载的隶属度最高,对弱载的隶属度次之,对重度超载的隶属度最低,表明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轻度超载状态。用逻辑斯谛模型进行验证,拟台度较好,与用复合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漓江生态旅游发展已经度过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增长速度将逐步放慢,开始进入成熟期。(5)以需求对策论为指导,设计了基于GIS的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承载力决策支持系统,并基于组件GIS技术实现了对系统所设计的指标参数库管理、生态系统监测、承载力模型库、资料管理、地图操作5个功能模块进

5、行了开发,最终实现了集“数据管理一模型计算一问题分析”为一体的可视化集成平台。通过理论研究和开发实践的结果摘要表明,以GIS为技术支撑构建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生态旅游承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综合的、互相联系、前后贯穿的问题求解环境.使得问题求解过程的数据管理、模型计算和问题分析处理环节在处理能力上都得到有效的增强和改进。(6)基于以上研究结果,针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素,提出了优化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和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定义了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使之更准确地反映了生态

6、旅游的本质。同时,将生态位理论、生态足迹理论和逻辑斯谛增长理论等应用于指导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建立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概念框架,扩充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理论。(2)根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首次构建了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3)在对比分析了该领域现有评价模型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采取AHP法、模糊数学方法、加权方法等对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优化复合,提出并将“层次分析一加权评价一模糊综合评价”复合模型应用于河流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

7、研究,应用逻辑斯谛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拟合,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在该领域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4)首次用复合模型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制约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四个瓶颈因素:径流量时间分配率、无效径流量、游览方式影响指数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构建了漓江生态旅谫环境承载力决策支持GtS系统,使得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在数据管理一模型计算一问题分析这3个处理环节得到了增强和改进,并为问题的求解提供了综合的、互相联系、前后贯穿的可视化集成环境。通过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8、实现研究手段的延伸、研究内容的深化以及研究成果的产品化。(6)在对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限制目前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六大调控措施。总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文献的总结,应用新理论、新方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