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ID:32294867

大小:4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02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写在答题表格中。  (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拂晓(fó)荒谬(miù)愧怍(zuò)惟妙惟肖(xiāo)  B.脊椎(jǐ)绮丽(qǐ)吊唁(yàn)日薄西山(bó)  C.归咎(jiù)殷红(yīn)伎俩(jì)锐不可当(dǎng)  D.取缔(dì)两栖(xī)伧俗(cēng)风雪载途(z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A.阻遏追朔五彩斑斓无动于忠  B.凑合锁屑长途跋涉物竟天择  C.赃物制裁巧妙决伦再劫难逃  D.颓唐次第大庭广众穷困潦倒  3.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蹒跚:因腿脚灵便走路晃动的样子。  B.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C.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D.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下列句子没有

3、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却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B.在父母粗暴的干涉下,使黎爱国边上学边做创新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  D.为了防止甲流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5.下列作品、作家及所生活的时代(或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背影》--朱自清--现代  B.《爱莲说》--周敦颐--唐朝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法国  D.《石壕吏》--杜甫--唐朝  二、填

4、空(共10分,每空1分)  6.默写(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②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③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④____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⑥《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幸福快乐

5、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7.名著导读(2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出自一部前苏联文学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革命

6、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他的故事和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  三、综合性学习(共4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今年8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中小学生齐聚江苏省泰州市,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国家语委大力倡导推进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主题的“中华诵”系列活动。3年来,包括全国经典诵读大赛、经典诵读晚会进高校、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华诵夏令营在内的“中华诵”系列活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灵,成为青少年学生一堂有意义

7、的“文化大课”。  8.依据全文,概括其主要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于现在西方文化流行的现象,就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请写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与理解(共36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三峡》《答谢中书书》两篇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8、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