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

ID:32299728

大小:9.71 MB

页数:122页

时间:2019-02-02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_第1页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_第2页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_第3页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_第4页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农业大学博士论文摘要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耐盐、耐高温,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优良植物。它们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荒漠地区,特别广布于西北的半干旱地区,其抗逆性强,生态可塑性大,具有很强的抗旱和集沙能力。因此研究这三种荒漠植物的抗旱性对其植被保护和恢复以及为荒漠植物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分布于不同地区的红砂、白刺和沙拐枣为材料,通过对自然干旱条件下三种荒漠植物的光合特性、荧光特性、水分生理、相关代谢物质的变化、酶活性变化以及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进一步阐明这三种荒漠植物的抗旱机制,并对它们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主要研究

2、结果如下:1.三种荒漠植物的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特征可以分为两类:(1)双峰型,包括红砂;(2)单峰型,包括白刺和沙拐枣。而按光合、蒸腾强弱划分可以分为3类:(1)低光合、低蒸腾型,包括红砂;(2)高光合,高蒸腾型,包括白刺;(3)低光合、高蒸腾型,有沙拐枣。在环境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三种植物光合和蒸腾速率的最重要因子;中午高光强造成白刺和沙拐枣的光抑制现象,但并未对红砂产生光抑制效应。三种植物的光合最适宜温度范围分别为红砂25~30"C,白刺28~32"C,沙拐枣35~37℃。水分条件是导致地区间植物光合和蒸腾速率产生差异主要因素,而且空气

3、相对湿度主要对植物的蒸腾速率起作用。在内在因素中,红砂光合午休以及沙拐枣10:oo以前光合强弱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并且干旱加剧会提高这两种植物的气孔调节能力。白刺气孔调节能力受诸多环境因子以及植物因素影响,彳Ⅱ白刺气孔调节对光合的作用大于对蒸腾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分条件降低时,红砂通过气孔调节和渗透调节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白刺的水分利用效率则随一天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沙拐枣由于光合碳同化途径的不同,以及植物本身蒸腾特性的差异,使其水分利用效率始终高于其它两种植物。2.强光尽管使红砂光合作用的F,/Fm和FPsl,下降,却并没有发生光抑制现象;水分

4、是引起红砂光化学效率下降主要因素,而光化学效率下降是红砂光合午休的非气孔因素之一。强光引起了白刺和沙拐枣的光抑制现象发生,而且水分条件的降低则加剧了这种现象,但沙拐枣光抑制出现有滞后现象,说明其光抑制较轻。在强光、高温及干旱环境中红砂主要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能耗散机制使其光合机构得以保护,而不是光抑制因素;而白刺和沙拐枣则既依赖于叶黄素循纠:的热能耗散又依赖于光抑制。甘肃农业大学博士论文3.三种荒漠植物的水分生理变化表明:从WP的角度来说,红砂的耐早能力最强,沙拐枣最弱;而按照RWC和WSD判断则以沙拐枣的抗旱性最强,红砂最低。4.研究发现,在干旱荒漠

5、区Pro和SS在水分匮乏的情况下短时积累是有益,是植物干旱忍耐的一种方式,但在不同植物中的作用不同。以Pro和SS的高低来判断三种植物的抗早性顺序为红砂>白刺>沙拐枣。三种荒漠植物在水分减少时均引发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超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加快,造成了对细胞膜系统的破坏。以MDA含量和02。产生速率来判断这三种植物的抗旱性顺序应该为沙拐枣>红砂>白刺。在水分亏缺时,沙拐枣通过提高SOD和CAT酶活性来抵御干旱伤害的作用强于其它两种植物,而POD对三种植物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的保护能力是有限。按SOD和CAT的作用来判断三种植物的抗旱性顺序为红砂>白刺>沙拐枣。本实

6、验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对红砂和白刺造成了干旱胁迫,从而引起它们体内Chl的减少:而在相同条件下对沙拐枣构成的胁追较小,其体内的Chl含量升高,说明沙拐枣对水分条件的改变反应迟缓。5.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红砂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WWM>JQJ>ZYL>LZJ;不同地区白刺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JQJ>WWM>ZYL>LZJ;不同地区沙拐枣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JQJ>WWM>ZYL。可以看出,水分条件越差得地区植物的抗旱性越强,这是植物通过自身生理调节对外部环境条件产生适应的结果。6.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所测的18项指标在红砂、白刺和沙拐枣的抗旱性中相互制约,相

7、互依赖,综合调节着它们的内在抗旱机制。但通过降低蒸腾速率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能耗散机制以及以Pro为主的渗透调节这3大机制在红砂的抗旱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能耗散机制和光抑制的光保护机制在白刺的抗旱机制中占有主导地位。沙拐枣的抗旱机制比红砂和白刺的复杂,其以较强的保持水、贮水能力和很高的水分利用率适应土壤与大气干旱的双重胁迫,同时在其它两种植物中不占有重要地位的叶绿素和SOD、CAT酶活性机制在沙拐枣的抗早机制中表现也较为突出。关键词:荒漠植物;光合日变化;代谢物质;酶活性;抗旱指标;综合评价甘肃农业大学博士论

8、文AbstractReaumuriasoongorica,Nitrariatangutoru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