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13部分考试说明

地理2013部分考试说明

ID:32300832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2

地理2013部分考试说明_第1页
地理2013部分考试说明_第2页
地理2013部分考试说明_第3页
地理2013部分考试说明_第4页
地理2013部分考试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2013部分考试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说明一、指导思想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性测试兼顾选拔功能。因此命题要本着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体现高中学校择优录取新生的选拔功能。二、命题依据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六年级上下册、七年级上下册、黑龙江省地理3.龙东地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实际三、命题原则1.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检测《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各种基

2、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起到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2.注重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生活实践和热点问题,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表现试题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适当增加试题的人文性和开放性。提供背景资料力求详实、真实,设置试题情境尽可能源于或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亲切、简练,形式活泼、新颖。3.试题内容应科学、正确,表述应清晰无误;不出繁题、难题、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四、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范围为《全日制义务教

3、育地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三)中国地理八年级上教材⒈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P2: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海陆兼备);记住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领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陆上邻国14个,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图P4)和濒临的海洋(由北到南依次为渤黄东南,,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

4、片);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P7图和P10表)。⑴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3.7忆),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直线上升),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以黑河—腾冲为界,人口东多西少,广东省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43人);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和人口在500万以上少数民族(壮族、蒙回苗维彝土家藏藏族、P17活动2、3)并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西南、

5、西北和东北地区)。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⑴自然环境运用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图P22和P2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及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在地图上找出并能填注我国的主要河流(图P44),重点掌握黄河、长江水系图,并能说出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及开发和治理状况(图P48、P53)。活动P50和P56⑵自然资源举例说出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P60可再生资源:土地、水、水能、森林;非可再生资源:煤、铁等矿产资源);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

6、要特点(P68、活动P69、P73.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时间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兴修水库),空间南丰北缺(解决办法跨流域跳水))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土配合欠佳,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程度。华北、西北缺水最严重,解决办法南水北调P79;);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南水北调P79、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⒊经济与文化⑴经济发展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P100图文、P101活动),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P10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P110分布在沿海地带:辽中南P

7、111图、京津唐、沪宁杭P112图、珠江三角洲);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北京中关村);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P96);会选择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P97活动题);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铁路运输网的分布格局(东密西疏、P91图)。(2)文化特色知道我国民居(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傣族的竹楼、西北地区蒙古族的蒙古包等)、服饰(藏族长袍)、饮食(南米北面、傣族的竹筒饭和菠萝饭)等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八年级下教材⒋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

8、、淮河(八年级下教材P4图5.4),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该线大致与一月0°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最接近、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