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ID:32300893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2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_第1页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_第2页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林文采博士谈亲子教育  被称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的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那么,PARENTS,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问题是什么?下文是父母代表和林文采博士的对话。林文采博士:马来西亚最著名的心理专家,拥有扎实的心理学功底,二十五年的心理辅导经验。中文流利。著名萨提亚大师约翰贝曼(John Banmen)博士强力推荐的导师。 PARENTS: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修炼得很好,那么他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一位好父母,是这样吗?林文采博士:是的

2、。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就是你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也就是说,当你失败了,有挫折感了,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你会不会对自己非常严厉?能不能原谅自己?如果是的话,那么当你成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错时你也会这样对他。另外一点就是你有没有办法管得住自己,你的内心能不能对自己坚持说“不行”,如果你能做到,那么你以后面对孩子时就能对他说“不行”,如果你不能,那么对待孩子时你可能也完全凭心情,不懂得如何拿捏分寸。所以,一个人不用等到有了孩子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不是个好妈妈,当她自己面对事情时

3、,就已经可以知道答案了。林博士说的“做自己的好父母”,指的就是内在父母------被我们内化的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PARENTR:但是孩子的个性似乎很难把握,在互动中也许有很多变数?林文采博士:每个人的天性本来就不同。关键是父母怎样去引领孩子,能否让孩子发展他天性中的优势。父母通常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因为反正它已经有了。相反,对于孩子缺乏的,就会一直批评和指责。其实有效的方式是先肯定,然后再想办法去补足他没有的部分。你可能觉得不理解孩子,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天生的性格就跟你不一样。你可能不了解他,但是你可以学习他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

4、什么地方。优点上让他不断地发展,缺点上加强教育。PARENTS:如果说温和而坚持的人比较容易成为好父母,是不是生性暴躁的人就会很难?林文采博士:暴躁是因为心里有某种情绪没有处理掉,而不是天性。我其实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但是我不会对别人乱发脾气,这是我处理好了的缘故。所以,暴躁的父母首先处理好自己里面的东西,而不是把情绪转嫁给孩子。这种处理不是压抑。如果生气,可以告诉孩子我生气了,我不喜欢。这时,孩子自己就会注意了。因为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他们不愿意去破坏这种很好的关系--其实孩子天生就知道,他的感情,生理上的需要统统都要靠父母,所以,只要是

5、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就会想办法不去破坏那种关系。除非你太不合理,他才会拼命地烦你。PARENTS: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所以,我们的情绪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旁观者的眼光、同辈人之间不自觉的攀比……林文采博士:这涉及父母的自我认可问题,缺乏自我认可的父母,往往要通过孩子的表现和孩子的改变来证明自己的水平。比如,一位自我力量不足的妈妈总会要求孩子教养好啊、有礼貌啊、成绩优秀啊……用这些来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但如果你的自我认可足够的话,孩子吵闹时你会去想他可能情绪不好,孩子遇到了问题时,你会想作为一个妈妈应该怎么帮助他,而不会把

6、这些变成个人问题,脑子里总是想“哎呀,他这个样子让人看到的话,会怎么想我?”其实,孩子最讨厌被利用的感觉,如果你总是对他说“你一定要好好表现,要不妈妈的脸就被你丢光了”,那么孩子明白你为他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的面子,那么他反而会变得反叛。PARENTS:那么父母怎样才能有效控制这种心态呢?林文采博士:先把自己的自我整理好,让自己成为一个特别多选择的人,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成为一个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在而且能够把内在表达出来的人。萨提亚女士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我的部分处理好了,他就能够去应对外界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有点儿像中医的理念,首

7、要的是帮助一个人健体强身,那样即使外面有细菌、病毒,他也可以去抵挡。 PARENTS:父母中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自己童年中越缺失的东西,成为父母后就越要给孩子补偿,比如零食和玩具、自由与尊重。对于这种心理,我们该如何处理? 林文采博士:具有这种心理的话,说明他没有办法接纳自己的成长,他讨厌自己的成长,他不能忘记自己对父母的渴望。这时,首先应该要求自己不要怀著太多的遗憾、渴望,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面对孩子时拿捏不准,要不做过头了,要么做太少了。然后,就是尝试从自己的成长中看到积极的一面,问自己:“我能不能接受自己的成长?也许很困难,但是我

8、毕竟今天活得还不错啊,而且,因为它,我还更加坚强、独立和包容……”童年生活中,一定会有遗憾的东西,但是也肯定带给过你积极的东西,无论如何,你自己走过去了,也学到了很多。所以,请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