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

ID:32308744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03

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1页
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2页
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3页
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4页
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麻坪初级中学李鹏文代福自课程改革进一步开展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以来,无论是语文的课堂教学还是复习,都向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中考复习,面对范围如此广阔的语文范畴,真不知如何下手。经我们同学科教师讨论,决定将中考语文复习分为不同板块。现仅就古诗文复习谈谈自己的淡薄意见。一、明确2008年中考古诗文考试要求。因为内容广阔,所以明确考试要求致关重要。中考古诗文复习包括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和古诗文阅读两部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既《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背古诗词34篇,古文16篇。古诗文阅

2、读除课标推荐篇目以外,还包括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人物故事。中考古诗文复习由2008年陕西中考说明我们可以知道有如下具体要求:1、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4、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5、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6、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8、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9、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法。二、探究中考古诗文题

3、型及解题技巧。下面分别就古诗文的积累与运用和古诗文的阅读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中考古诗文的积累与运用复习探究1、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1>直接默写型(按题目要求,默写原文或原句)。例1(2007年陕西)积累与运用。默写。(4分)[答案]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难点提示]注意内容的准确和书写的规范。“戟”要正确书写,“销”不要误写为“消”。例2(2007年北京)默写。(5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1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直挂云帆济沧海。(

4、1分)(李白《行路难》)(3)但愿人长久,。(1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1)病树前头万木春(2)长风破浪会有时(3)千里共婵娟[难点提示]解答此题一定要与原诗文保持一致,其中“婵娟”为易错字,请注意正确书写。<2>理解型(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要求根据提示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默写)。例(2007年陕西)(1)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运用比喻和双关方法写相思之情的句子是:“,。”(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3)苏轼在《记承

5、天寺夜游》是暗写寺中月色的句子是:“,,盖竹柏影也。”(4)《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答案](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迁移型(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例1(2007年安徽)(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4分)(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

6、鼓励一下自己:,。(2分)(2)人们常说“站行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2分)[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例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愿望。[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4>诗词赏析型(此题为近年来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

7、要求考生从内容到形式对诗词进行评价,具体说来,能够从写法、情感、内容等方面对诗词进行鉴赏;能够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词的意象,揣摩诗词的感情基调,领会写作意图等)。例(2007年成都)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第一联作者通过“”和“”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之情。(2分)(2)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

8、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2分)[答案](1)凄凉地,弃置身,被贬后的愤懑不平(前两空各0.5分;最后一空只要答出“愤懑”之意即可计1分,若答“幸酸”“一平”之意的计0.5分)。(2)其中的哲理是: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了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所答意思相近即可计2分;只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的计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