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的整合

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的整合

ID:32314695

大小: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3

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的整合_第1页
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的整合_第2页
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的整合_第3页
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的整合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的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研究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教研组主题研修系列化的有效路径笪文杨荣波〔摘要〕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有利于一并解决当前教研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无主题、一次性的研修活动相比,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在研修目标方面更具针对性,在研修过程中更具参与性和生成性,在研修效果方面更能体现连续性与渐进性。〔关键词〕教研组校本研修课题研究教研组活动如何摆脱无主题或频繁更换主题的游击状态?教研组能否把平常的校本研修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整合起来,开展系列化的主题研修活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温州市瓯海二职财会组的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进行了指导,取得了初步

2、成效。下面是活动的背景和过程以及笔者的一些思考。一、背景1.现状和问题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是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笔者调研和观察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区普高和职高的一些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其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区普高和职高教研组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策划方面:有开课课题,无研讨专题;(2)备课方面:有个体准备,无集体参与;(3)听课方面:有个体感触,无共同视角;(4)评课方面:有零散建议,无系统整合;(5)效果方面:有即时效果,无持续效应。以上五个问题环环相扣,呈现出一种紧密的逻辑关联。其中,欠缺明确的研讨主题是这一问题序列的开端和归因,欠缺持续的

3、教研效应则是这一问题序列的终端和结果。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头一尾两个环,才有望解开死结,赋予研修活动以生机和活力。就笔者调研和观察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区的一些课题在研究中存在“过程缺失”的现象,表现在课题研究“两头重、中间轻”,如“哑铃”状。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价值主要是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没有“做研究”和“中期研讨”的过程,课题研究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只有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才有望真正发挥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假设与思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研组校本研修中的关键问题是过程具备但“主题缺失”,课题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问题具备但“过程缺失”。于是,笔者提出这样的假

4、设: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有可能同时解决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的问题。具体思路是,把课题研究的问题作为教研组校本研修的主题,以校本研修为“过程载体”逐步破解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试图通过一次或几次校本研修活动解决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开展系列化的校本研修活动来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从而在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中达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二、实践基于以上认识,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笔者选择了瓯海二职财会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指导教研组开展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的实践。到目前为止,笔者指导瓯海二职财会组开展主题研修活动三次,活动的模式已初见端倪。(一)参与

5、并指导财会组第一次研修活动2009年4月23日。笔者参与这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是与瓯海二职财会组一起讨论,把《中职财会教学中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方案修订为实施方案,并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财会组研修活动计划。笔者和课题组成员一起讨论并修订了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课题研究的问题,我们一起制订了《瓯海二职财会组2008学年度第2学期研修活动计划》。(二)参与并指导财会组第二次研修活动2009年5月7日。根据计划,财会组开展了本学期第8次校本研修活动,分为三个环节:1.活动准备教研组长应冬兰在与组员协商的基础上,制订了《财会组JIAOSHI

6、JIAOYU教师教育55上海教育科研2010.7SHANGHAIJIAOYUKEYAN本学期第8次校本研修活动安排》,挂在学校网站上。活动安排要求开课教师和中心发言人做好相应准备。活动安排如下:财会组本学期第8次校本研修活动安排2009.5.5一、事前准备:1.开课教师准备上课的教案、课件、熟悉学生情况;2.中心发言人马国燕搜集有关课堂笔记的资料、制作课堂观察记录表。二、活动安排:1.研修主题:中职财会教学中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实践研究(与课题相结合)2.上课安排:开课教师:林晗上课时间:周四(2009.5.7)下午第一节开课课题:应交税金———增值税开课班级:08财会(1)班3.课堂观察:(记

7、录与主题有关的情况)应冬兰、诸葛筱戬、__________郑晓利、马国燕4.评课交流:主持:应冬兰议程:(1)开课者围绕主题谈个人的教学设计、课堂生成与预设的情况;(2)中心发言人:马国燕谈有关课堂笔记的知识及课堂观察表设计的一些想法;(3)组员围绕主题评课;(4)瓯海教师发展中心杨荣波老师点评指导。5.开课者的课后反思:上课者围绕主题进行课后反思、将反思上传到个人的瑞博网站。6.听课者的课后反思:听课者围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