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

2012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

ID:32317187

大小:60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3

2012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_第1页
2012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_第2页
2012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_第3页
2012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_第4页
2012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年地理科学专业太行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总结2012年10月15日,2011级地理专业119名学生,在张吉献院长带领下,由刘青利老师、张宏良老师、孔飞老师和冯凤英老师组成自然地理实习团队,顺利完成了为期五天的野外实习。一、基地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内容有“中国龙脊”之称的太行山,是中国地势第二大阶梯和第三大阶梯的分界,中国气候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与西部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分界。从地貌上看是一个以山地为主,兼有黄土丘陵、山间盆地分布的复合山地地貌。地貌类型齐全,地质剖面典型,岩石类型齐全,地层完整,出露良好

2、,地理信息集中,自然要素联系紧密,是华北地区天然地质地貌博物馆,是优异的自然地理实习基地。本次野外实习采用点线结合以点为主的方法,以实习线路为基本线索,以基本地段和典型考察点为重点,深入研究,揭示规律。在路线考察中应用综合考察序列方法,即沿实习线路绘制剖面图,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要素绘制出来,典型地点作师生详细考察、老师讲解、学生记录和提问、质疑和互相讨论等手段,旨在重点掌握自然综合体的成因、特征和构景规律。主要考查内容包括:1.实地考察了解南太行山山区域地质地貌概况;野外正确辩别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3、侵入岩与喷出岩及其中主要矿物类型;正确使用罗盘等设备识别和确定南太行山典型岩层、构造及其产状要素、接触关系;根据实习调查资料,分析太行山地壳运动的一般特征;2.认识太行山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太行山峡谷水系发育与变迁,地貌与岩性、断裂的关系,观察地貌的分异与分布规律;观测山区河流沉积物特征;调查以石板沟、漳河、红旗渠附近的河流地貌类型及其特征;调查太行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地貌类型、特征及其分布3.考察本地区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分布规律;考察植物分布与岩性的关系,观察山地与平原(低地与高地)、阳坡与阴坡植被特征,分

4、析植物生态和环境的关系。4.观测当地的土壤剖面,第四纪黄土剖面观察,采集和处理土壤取样;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结构特征和PH值;根据土壤剖面分析土壤的成土过程。5.太行山的环境变迁历史6.山区资源利用及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建议。二、实习路线与内容路线一:安林公路-蜜蜂山-合涧桥-三道河------金虎山------河涧------三道桥-弓上水库1.中奥陶统(O2)石灰岩及其标准化石—珠角石化石。2.长岩侵入体、闪长岩。3.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带的硅卡岩化、石灰化、大理石化,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变质赤铁矿—镜铁矿。4.观测太古界

5、震旦系及早古生界各统地层和岩性;观测第四纪沉积物和新构造运动所形成的河谷阶地等。5.观测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6.观测河谷地貌、河漫滩、阶地及曲流。7.观测太古界震旦系及早古生界各统地层和岩性、嶂石岩地貌、河谷地貌、河漫滩结构、水库的选址及水库效应路线二:姚村水河生态园-八疙瘩村西山-----山西平顺山区1.观测太行山东麓大断层及其证据,太古界角闪片岩与中奥陶统水平接触。2.观测太古界角闪片麻岩、第三纪沉积物。3.观测中山地貌、低山丘陵和林州盆地及其分布大势,了解岩性与地貌、构造与地貌的关系。路线三:姚村水河生态园--

6、--桃渡槽谷----黄华谷——苍龙山1.观测辉长岩和辉绿岩侵入体。2.侵入体与上覆地层的侵入接触关系及其热水溶液形成的蛇纹石化大理石、花岗岩伟晶岩脉。3.混合岩化作用及其太古界云母片岩。3.冲沟地貌、嶂谷地貌、山麓洪积扇以及洪积裙。路线四:姚村水河生态园-----红旗渠分水苑----露水河桥---络丝潭---青年洞---石板岩——太行峡谷1.花岗片麻岩及混合岩化作用。2.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地层的沉积接触关系及构造底砾岩。3.中山地貌、河谷地貌和河谷类型等。4.太行山土壤类型及其发育。5.地层垂直剖面、植被垂直分布。6.地质、地

7、貌、土壤、气候、水文和植被的综合考察7.峡谷的成因与太行断裂形成路线五:姚村水河生态园——采桑、泽下黄土剖面——五龙洞1.石灰岩地貌类型及成因2.林县此生黄土的性质与特点与成因3.林州植被考察三、实习体会与收获1.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自然地理野外调查仪器和工具(罗盘、海拔仪、地质锤、GPS、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土壤环刀、铲、钻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2.培

8、养学生阅读地质图、地貌类型图、土壤类型图,通过分析了解林虑山区域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和土壤生物的分布规律;掌握南太行山的主要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和地质发展历史,了解河流的发育过程,了解外营力作用下的地形发育特点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了解区域资源和灾害类型及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