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答题方1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答题方1

ID:32319618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答题方1_第1页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答题方1_第2页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答题方1_第3页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答题方1_第4页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答题方1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答题方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及答题方法一、文章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文章的顺序和结构如题目会问:文章是按()顺序写的?答题方式:文章是按1、事情发展的顺序2、时间先后的顺序(季节)3、空间位置的顺序(游览)4、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顺序5、先总(概括),后分(具体)的顺序6、先分(具体)后总(概括)的顺序或总——分——总的顺序写的。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问、设问等2、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排比:表现了(

2、),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夸张: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表达()的情感。对偶:(让语句更加工整,读起来上口。)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3、答题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三、说明文的阅读1、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等2、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

3、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3、说明文中词语的作用与辨析:5①、“××”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②、“××”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a、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b、不能,删掉“××”词

4、,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四、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烘托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

5、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七、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4、统领全文,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八、阅读短文时谈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的答题方法:1、用第一人称来回答:"我觉得(认为)……"5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

6、,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九、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十、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十一、限字题的解答: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

7、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十二、给文段拟标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十三、仿写句子:1、仔细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3、尽量做到

8、字数相等。十四、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十五、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5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