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京市溧水区中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2014年南京市溧水区中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ID:32323800

大小:2.58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2014年南京市溧水区中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_第1页
2014年南京市溧水区中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_第2页
2014年南京市溧水区中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_第3页
2014年南京市溧水区中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_第4页
2014年南京市溧水区中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南京市溧水区中考一模语文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溧水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计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一(29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1)蒹葭苍苍,▲。(《诗经·秦风》)(2)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3)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6)▲,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7)苔痕上

2、阶绿,▲。(刘禹锡《陋室铭》)(8)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9)人们经常引用唐代诗人李白在《行路难·其一》里的两句诗“▲,▲”来激励自己战胜艰难险阻,实现奋斗目标。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哺育(▲)忍俊不禁(▲)迁xǐ(▲)目不xiá(▲)接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学习不仅需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张老师说,“还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B.春节晚会邀请场内外观众通过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参与互动。C.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自去年12月

3、开播以来,在中国视频网站点击率持续上升。D.莫言在采访中向我们详尽地讲述了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世界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B.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魅力。C.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夸夸其谈,他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7九年级语文试卷(第页·共6页)D.初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回忆相处的这三年,许多珍贵的瞬间仿佛历历在目。班级开展“马年说马”综合性学习活动,你

4、参加了下面的活动。5.王汉同学搜集到了两幅关于马的书法作品,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第一幅)(第二幅)(1)请结合第一幅书法作品中的相关文字,用正楷字抄写在下面的米字格中。(3分)(相关文字:创伟业一帆风顺,展鸿图马到成功)创伟业,展鸿图。(2)第二幅作品“马”字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点画▲,横细竖粗,结构▲,整体上显得气势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2分)6.张吉同学在抄录有关含“马”字对联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一项是(▲)(2分)A.陶行知在师范学校题门联:“同稻粱菽麦黍稷打交道;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

5、”B.四川德阳栖凤亭一联:“真儒者,不图文章名世;大丈夫,当以马革裹尸。”C.沈阳公园门联:“无言白马,空驮岁月数百;青松有恨,曾记六朝兴亡。”D.杭州岳王庙联:“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7.李明同学参加了辩论会,请你针对正方的观点,帮助李明从反方展开辩论。(2分)  主持人: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军事活动中,马都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马的作用却越来越小,马的命运未来会怎样?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正方观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汽车、飞机取代了马

6、匹成为快捷便利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马在现代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可以说,马这种动物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所以马最终会被人冷落、遗忘直至消失。反方观点:▲8.夏星同学在活动中写了一段话,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帮他续写一句,形成排比。(2分)在古今中外不同的作品中,马的形象得到了充分展现:《三国演义》中的卢马载着刘备逃离险境;《水浒传》中的照夜玉狮子马引发梁山易主;▲7九年级语文试卷(第页·共6页)。让我们品读那些描写马的文学作品,去感受作家对这位人类高贵的朋友所倾注的真挚情感吧。二(41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

7、完成9-13题。(15分)【古诗词阅读】清平乐检校①山园②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③,白酒床头初熟④。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释】①检校:巡查,查核。②山园:作者隐居上饶时居住的庄园,园内种植瓜果树木。③社肉:祭神用的肉。④初熟:酒刚酿成。9.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1)上片中“▲”,是欣赏大自然美景,暗示隐居生活。下二句“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字里行间描写的是▲的农家生活。(2分)(2)下片写了词人巡查中发现有儿童正用长杆扑打、

8、偷取园中树上的梨和枣,此时的词人不让旁人去惊动,而是安静悠闲地欣赏起了小孩子们的举动。请分析有何妙处。(2分)▲【古文阅读】义猴之墓某山隅①有一老圃②,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③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④,而不离不逸⑤。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⑥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