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理及干预研究

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理及干预研究

ID:32330111

大小:4.34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2-03

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理及干预研究_第1页
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理及干预研究_第2页
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理及干预研究_第3页
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理及干预研究_第4页
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理及干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伤后异位骨化发病机理及干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组织环境:HO的发生与局部组织环境状况也有一定的关系。相关因素有微血管的紊乱和氧压,pH值和血流的变化。通过对异位骨化部位皮肤和软组织活检发现,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低氧,导致代谢的改变,促成HO发生。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的广泛应用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普及,HO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致残率很高,因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受到广泛关注,对这一课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将具有深远地意义。本

2、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创伤后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第二部分:创伤后异位骨化组织中BMP-2、COX-2及VEGF的表达及意义第三部分:自由基清除剂对创伤后异位骨化形成中BMP-2及COX-2表达的影响-17-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引言临床上常见由肌肉创伤和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异位骨化,实验研究常采用肌肉[5]创伤的方法,反复造成软组织损伤、出血,继而发生骨化。但应用肌肉或神经创伤进行的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研究仅仅获得有限的进展,动物模型是研究骨的形

3、态结构及生长代谢特点的有利工具。本研究第一部分采用固定并同时施加暴力手法和肌肉间注入自体骨髓两种因素两种不同方法建立异位骨化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为异位骨化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新西兰白色家兔24只。雌雄各半,体重2-3kg,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先在饲养室饲养1周后正式实验,实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70%±5%。X线检测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1.2实验方法1.2.1模型制备(1)固定并同时施加暴力手法诱导异位成骨选择新西兰白色家

4、兔12只。雌雄各半,体重2-3kg。实验第1天用3%戊巴比妥钠麻痹后拍摄兔右股骨正侧位X线以确保实验开始时无H0形成。由专人以特定的方法进行强力被动扭转、暴力按摩。术者双手握紧家兔右后肢膝关节按顺时针和逆时-18-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针方向以最大的角度转动各20圈(以不使骨折为度),强力按揉膝关节周围肌肉各10圈,造成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然后用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从第1周开始每周按摩6天,第5周开始改为隔天按摩1次,至第10周,10周后兔右股骨正侧位X线摄片检测创伤后异位骨化的形成。(

5、2)肌肉间注入自体骨髓诱导异位成骨选择新西兰白兔12只,雌雄各半,体重2.5~3.0kg。实验第1天用3%戊巴比妥钠麻痹后拍摄兔右股骨正侧位X线以确保实验开始时无H0形成。无菌条件下,每只新西兰白兔耳缘静脉静脉推注麻醉剂量为3%戊巴比妥钠30mg/kg。新西兰白兔先取左侧卧位,于左侧股前外侧切开lcm,显露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沿着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进入暴露股骨,于股骨中段开口抽取骨髓组织2ml,缝合伤口。转换为右侧卧位后,沿右大腿近端外侧作一纵行切口,同样暴露出股四头肌,沿着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

6、隙进入暴露股骨,避免损伤股外侧肌,将对侧股骨抽取的骨髓组织植入肌间隙中,关闭创口。术后放回笼内,常规饲养。4周后兔右股骨正侧位X线摄片检测创伤后异位骨化的形成。1.2.1局部体征分别对家兔实验肢的肿胀情况、关节灵活性、柔软度及肌肉弹性变化进行观察。1.2.2X线检查固定并同时施加暴力手法诱导异位成骨的白兔于术后10周、肌肉间注入自体骨髓诱导异位成骨白兔于术后4周行X线检查,右后肢伸直位X线正侧位摄片(44kv,32ms,6.3mAs),以了解骨化形成情况,并对骨化程度进行评级。分级方法:0级,未出

7、现骨化病灶;Ⅰ级,骨化病灶密度低,呈云雾状;Ⅱ级,骨化病灶密度较高,但边界不清;Ⅲ级,骨化病灶密度高,边界清晰。由三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放射科和外科医师分别对X线片显示的骨化程度进行评定。1.2.3组织学检查X线检查后处死动物,取材,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48小时。再用10%甲酸脱钙液在室温下脱钙2周,经常摇晃,每3天换液1次。脱钙结束后,流水冲洗6小时后,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后,行HE(HematoxylinandEosin,-19-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E)染色。镜下观察。结

8、果2.1固定并同时施加暴力手法诱导异位成骨术后白兔情况良好,无感染,无死亡。实验开始后,伤肢由于外力对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以及固定作用,局部出现肿胀,以膝关节以上和脚背最为明显;约1周后,伤肢关节变强直,伸屈功能明显障碍,活动受限;2周后肿胀逐渐减轻,随之关节变得僵硬,最后不能伸展或弯曲,股骨后部肌群靠股骨远端可触摸到肌肉硬块。X线检查结果显示,造模第10周所有动物都达到Ⅲ级骨化。骨化性肌炎出现的部位多在膝关节周围及大腿中、下部。典型的x线平片表现见图1A。组织学检查发现,造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