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ID:32334548

大小: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4页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许春凤(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苏金坛213200)摘要:中学历史教学旨在培养有思想、能适应社会、能独立思考、有创造力的人。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注意好以下几个环节:课前,教给学生网上搜集资料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课中,在预设中,提供矛盾情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生成”中,运用教学机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课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积极的评价和对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关键词:网

2、络环境;历史教学;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教学应该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三维目标的关系来看,如果没有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很容易沦落为填鸭式的知识强灌;如果没有思维能力的目标作前提,所谓“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的培养会变成简

3、单的说教。中学历史教学要培养的是能独立思考、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1]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面对网络提供的新情境、新材料,学生不盲目接受结论,而是对材料所呈现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认真思考与审视,提出质疑与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这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辩证的、批判的、创新的思维。那么,在网络环境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抓住历史教学中的以下几个环节非常重要。一、课前,教给学生网络自主搜集资料和

4、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一般由如下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议价。”[2]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教科书是该学科基础知识最简洁、最清晰、最准确、也是最经济的载体,是学生学习最方便的工

5、具,但不是唯一工具。新课改提倡教材的多元化,它旨在改变传统的“教教材”观,代之以“用教材教”的观点。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相对于教科书而言,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是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并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爱好、心境,选择适宜自己兴趣、方式的相关内容。但是,网络资源有它的独特性、局限性。其中,以文字文本为基础,辅以多媒体的信息网络,使信息数量成百上千倍增长,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因此而产生面对信息海洋无所适从的困惑。所以,网络环境下的历史学习,需要学习者以更强的主体精

6、神去积极探索,去解释、加工、改造信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网络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关注学生功能性阅读能力的发展,即通过网上阅读获取信息。按照美国学者哈里斯的观点,它包括的能力因素有:“对阅读材料的检索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所需材料的选择能力;对所读材料的组织能力。”[3]教师要围绕教材或课程标准提供的三维目标,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网络资料的搜索和分析,落实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讨论中探寻更为合理的历史阐释。如:在分析必修Ⅰ《辛亥革命》的内容时,笔者在两个平行班上课时

7、,尝试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资源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的方案。在一个班,笔者在课堂导入时,以设疑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武昌起义的背景是什么?武昌起义的经过怎样?中华民国是如何成立的?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志士是如何捍卫民主共和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而设置,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紧凑但干瘪。在另一个班级,笔者给学生一天的时间预习教材,让学生围绕“革命的发展过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丰富多彩的问题:19世纪90年代走在时代前面的维新代表康有为,为什么在20世纪初会反对民主革命思想?你对

8、《革命军》的作者----邹容知多少?讲一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讲一讲溥仪的故事。袁世凯如何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的兴趣指向,但一节课时间是无法完成的。于是,笔者提出讲邹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溥仪的故事放到班团课或课后,本节课应重点就落在革命的因果讨论上,这就落实了课标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历史课堂为解决这些超教材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探究中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你对袁世凯的狡猾知多少?你怎样看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妥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此,我肯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