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父子--历史教学资料

君臣父子--历史教学资料

ID:32335300

大小:49.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3

君臣父子--历史教学资料_第1页
君臣父子--历史教学资料_第2页
君臣父子--历史教学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君臣父子--历史教学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君臣父子”说开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此话记载于《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是:“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几乎与“孔孟之道”划上了等号,是什么意思呢?历来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下面几种。1.断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要像个君,臣才能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才能像个子。2.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就是父,子就是子。后面的潜台词是各有位置,不可改变。是“血统论”、“出生论”的观点

2、。3.在第二种观点基础上还包含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再加“夫为妻纲”)”的大伦关系。4.君主要像个做君主的,臣子要像个做臣子的,父亲要像个做父亲的,儿子要像个做儿子的。笔者以为第4种解释比较符合孔老夫子的原意。(1)、看断文和字面。断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大多认同的。这里出现了比较少见的名词词性的变化。即一般名词借用为动词是动词在前,名词在后。但这里前面的君臣父子是名词,后面的君臣父子当动词用了。我们知道名词不能用副词来修饰。如不能说“不桌子”。但后文出现了“君不君······”的表述。这里第二个“君”是动词“行

3、君主之道(尽君主的责任,言行举止等符合君主身份作出表率)”的意思,臣父子类推。(2)、从讲话的场景来理解。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番话的呢?朱熹在《论语集注》里解释:“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齐景公作为君主未尽国君之道,作为父亲未尽为父之道。正好遇孔子并“问政”于孔老夫子。孔子此时抓住机会想劝喻齐景公:你作为国君就要像个君主行君主之道,作为父亲就要像个父亲行为父之道。话说得够分量但很有策略。笔者以为这里“君不君,臣就可以不臣”的的信息不明显。因

4、为孔子一贯反对以下犯上的。但有“君不君,就有可能导致臣不臣,父不父,就有可能导致子不子”的推理、预测、警戒之意。果然,齐景公虽然“善”孔子之言但不采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果然齐景公“君不君”,他的臣子陈氏就“臣不臣”了,杀了齐景公取而代之。(3)、孔子不是血统论、出生论者。“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名言。而且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当然,不是说大家都可要当国王,是说只要你努力不懈地修炼自己就有可能达到古圣人的境界,不管你是什么出生、血统。因此,第2种解释也不对。(4)、从孔子的思想体系来理解。孔子是讲

5、名分:“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讲长幼有序等级分明;讲社会和家庭秩序,不以下犯上。但是,孔子从来就非常主张君臣也好,父子也好,夫妇也好等等这些关系都是相互的,从来没有主张过一方对另一方要绝对服从的意思。君臣关系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子关系是“父慈子孝”,夫妇关系是“敬与爱”或“夫妇有义”。还强调,做臣要做“争臣”,做子要做“争子”。“君为臣纲”等“三纲”不符合孔子的思想,是对先秦正宗“孔孟之道”的修正与歪曲。因此,第3种解释是歪曲了孔子的思想。对此,下文展开详细讨论。君臣父子与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

6、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孔孟之道的核心,并且出自孔孟。即三纲源自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五常源自孔子的“仁、义、礼、智”,在此基础上加上“朋友有信”的“信”(其实“信”的为人道德概念孔子已经提出,只是没有五字连用而已)由孟子系统化提出。把“三纲”归源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孟子的“五伦”笔者以为这是个历史冤案,如前文所述这是对孔孟思想的大歪曲,也是“孔家店”被打到,“孔孟之道”被革命的主

7、要因素。三纲最早是由西汉的董仲舒提出来的。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最为重要,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东汉的《白虎通·三纲五常》和宋代的朱熹将三纲五常予以集大成。三纲表达了三层意思。(1)主从关系,即君父夫为主,臣子妇为从;(2)服从关系,即臣子妇得服从于君父夫,不是一般的服从,得绝对服从;(3)三纲取于阴阳之道,“君权神授”,乃“天理”。经历代大儒们的不断补充,以致发展成为“名教”。东汉时,三纲五常已相当于法律典章。经过演绎发展,不断向有利封建专制统治方向完善。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

8、子亡子不得不亡”,奴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等都往里面装。这些,离孔孟的思想越走越远,甚至背道而驰了。“三纲”是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冒用与歪曲,不是孔孟的思想。因为在“三纲”中,只片面强调下对上的义务,上对下具有绝对权威,而没有相应的责任和权利。这与先秦儒学的“五伦”思想泾渭分明,截然不同。先秦儒学的“五伦”,其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