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三代都城规划建设与同期主流文学形式的共性分析

唐、宋、元三代都城规划建设与同期主流文学形式的共性分析

ID:32335466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3

唐、宋、元三代都城规划建设与同期主流文学形式的共性分析_第1页
唐、宋、元三代都城规划建设与同期主流文学形式的共性分析_第2页
唐、宋、元三代都城规划建设与同期主流文学形式的共性分析_第3页
唐、宋、元三代都城规划建设与同期主流文学形式的共性分析_第4页
唐、宋、元三代都城规划建设与同期主流文学形式的共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宋、元三代都城规划建设与同期主流文学形式的共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宋、元三代都城规划建设与同期主流文学形式的共性分析□杨秋生李新阁潘胜军[摘要]每个特定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和与其同期的城市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共性,因为两者存在的社会基础相同。仔细推敲二者特点,找出其同一性,对研究古代城市建设特点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城市文学规划建设共性文学和建筑分属不同类别的主题名词,很难从表层信息上找到二者的共同点。但事实上,城市是文学的重要载体,是其时代审美理想、物化形态的典范,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的人文环境。文学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建筑思想与审美文化,也是不断充实拓展城市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二者基于相同

2、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必然会表现出反映时代特点的共性。我们以反映唐宋元三代最高艺术成就的主流文学形式与代表其城市建设最高水平的都城的建设特点进行比对,加以佐证。1唐都长安与唐代诗歌的共性分析1.1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为诗歌,其中又以近体诗最为突出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形成一个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古文、小说多有建树。特别是诗歌,在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的诗歌近五万首,比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的诗篇总数还多两三倍,其中大部分为近体诗。近体诗在唐代诗歌中一枝独秀,无论是李白杜甫这样的

3、文学大家还是不入流的文人骚客都创作了大量近体诗。即使王勃的《腾王阁序》,白居易的歌行体《长恨歌》、《琵琶行》等古体名篇,也已有明显的律化倾向。唐代君主重诗歌,正所谓“丹霄路在五言中”;唐代人民爱好诗歌,诗歌常传诵于“王公、妾妇、马走之口”。这样无论从上层空间还是群众基础都确立了诗歌的主流地位。1.2 唐都长安城与唐代近体诗具有相同的规则性、格式化长安城的主要建设特点是构图规则且严谨对称,主要表现在:1.2.1长安城道路笔直畅通,呈典型的十字正交,共有东西十一条、南北十四条。从明德门经朱雀门抵承天门的南北轴线与开远门至通化

4、门、金光门至春明门的两条东西轴线划分了全城的基本轮廓。1.2.2宫城、皇城、东市、西市和全城109个坊里,构图全都方正中矩,而且有高墙围闭。市和坊里定时开启关闭,显出明显的秩序性。1.2.3长安城的水体主要是满足饮用和绿化灌溉之用。因此,水面6除了在芙蓉园和兴庆宫附近稍做放大处理以供帝王游乐外,大多的水体沿道路直布,缺少收放,空间效果硬朗有形,规整而少灵秀。与之相对的是唐代近体诗行文的格式化。所谓近体诗,是唐代所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统称,从句式上讲有五言、七言之分。近体诗行文创作有固定的基本要求:一是字数句数有规定;二是按

5、规定的韵部压韵;三是上句与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1.3 唐都长安城与唐代近体诗在创作上具有相同的恢弘感与豪放气质唐都长安建设中处处体现出一种宏伟和大气,主要表现在:1.3.1城市规模大,坊里划分多据宋敏求《长安志》载“外廓城东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探查城墙范围内用地约8300公顷,为古代世界城市之最。全城划分109个坊里,可居住百万人以上,以至于离北部政治中心(宫城、皇城)较远的几排坊里始终没有建成。1.3.2道路宽阔程度空前绝后由开远门至通化门的宫前横

6、街宽400米;由大明宫至丹凤门的丹凤门大街宽176米,南北向主轴朱雀大街147米,最窄的道路39米,甚至坊内供人行的十字街(或一字街)也有15米宽,最重要的是这样道路宽度并非从交通量要求而制,主要是为体现王者之风的需要。而在文学上,唐代统治者一反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为许多中下地主阶级文人提供了比较宽广的出路,激发了他们对功名伟业的幻想。因此“遍观百家”、“好语王勤大略”、“喜纵横任侠”成为唐代许多诗人的共同风尚。反映在作品上便多是“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之恢弘之作。1.4唐都长安城与唐代近体诗在构

7、成内容上具有相同的交流性,表现了对异域事物的包容性在长安城规划建设中这些特点主要反映在:1.4.1在城内西市中,有大量外国商人的店铺,相当于一个国际贸易中心,有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可观胡姬之胡戏,可购波斯之珠宝。1.4.2坊里中遍布各类宗教建筑,如宋敏求《长安志》记“僧寺六十四,尼寺二十七,道士观十,女观六,波斯寺二,胡袄祠四”。1.4.3中朝边境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日本古都平京城在建设时对长安城的大量仿建,也体现出对外交流的一个成果。在诗歌上,唐代诗人明确提出,文学应该“各去所短,合其所长”(隋书文学传序),在李欣、岑

8、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篇中可以明显的品位出异域风彩。唐代统治者对儒道释三家思想都很重视,三家经典都列入科举内容。在唐诗创作上没有明显的宗教倾向,诗文中所用典故、俗句广泛引用于各家宗教。2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与宋代词的共性分析2.1宋代文学最高成就是词词的雏形是配合“胡夷里巷”里歌曲的曲子词,后来出现了6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