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ID:32337696

大小:60.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3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_第1页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_第2页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_第3页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_第4页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分析摘要:《我弥留之际》是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也是当代美国文学作品中的杰作。在写作过程中,福克纳利用象征手法赋予了该作品更为深刻地内涵与意义,因此,准确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是理解整部小说的关键。本文拟对《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进行全面剖析,首先对福克纳及其作品以及象征意义做简要介绍,其次从地点、人与物多个角度详尽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最后在依据以上分析,对其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我弥留之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象征意义的丰富运用不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也深刻反映出了福克纳对生命和人生

2、真谛的思考。关键词:《我弥留之际》;象征意义;分析探讨一、引言威廉·福克纳,1897年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新奥尔巴尼市,他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典型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由于福克纳为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949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http://baike.baidu.com/view/75156.htm福克纳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大部分故事都以约克帕纳塔法县为背景,由此,他的小说也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我弥留之际》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著名作品,被福克纳

3、视为自己最好的作品,主要描写了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生安葬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透过这样一个荒诞的旅程,福克纳不仅写出了人类的勇敢、自我牺牲与理性的一面也使人们认识到——人类虽然渺小,却有着无坚不摧的勇气,通过自身坚苦卓绝的努力,一定会战胜所有苦难。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HHVOIkk36va8zxg_-48lgUpmhn780-iNrH9rPBPezrIp6g-eJuR-jkDhUhzdIv1_mPrY8jivbAKsNXxaUf9iHXIhieoghZfNQ125fsZtVG#

4、1象征意义始于十九世纪末的法国,最早被运用于诗歌创作,旨在通过符号来进一步说明人物与主题,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方式,至今仍被作家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在《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借助象征手法,赋予了小说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因此,解释这些象征意义是理解小说的关键。本论文的目的是对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的象征意义进行详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发现福克纳创作这部小说的深层动机在于其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启示、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彻底关注[1]。二、地点的象征(一)约克纳帕塔法:落后本德伦一家人生活着的约克纳帕塔法,地处乡村,又脏又穷,而

5、且每一户人都离得很远,相互隔离,正如达尔说道:“我们的生命啊,怎么就飘散成无形的风、无形的声,疲惫的姿态又疲惫地重复着,化为看不见的手在看不见的弦上拨出古老回响,我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分落定为狂态,木偶般死板的姿势。”(美)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著,蓝仁哲译.我弥留之际:译林出版社.2015约克纳帕塔法是一个偏远的农村,远离城市,交通闭塞。当本德伦一家去镇上看医生时,不仅医生被他们的贫穷无知深深震撼到了,就连安斯本人也清楚地意识到了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以及自己生活的落后与无知。可以说,在小说中,约克纳帕塔法就是无知与落

6、后的典型代表。(二)杰佛逊:现代化杰佛逊是约克纳帕塔法的首府,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符号形象,是一个充满了现代街道、建筑和设备的地方。一方面,杰佛逊象征着进步。本德伦家庭为了寻找医生而来到杰弗逊,就表明它是远离农村的地方。另一方面,杰佛逊也象征着虚荣。安斯·本德伦出生和成长于杰佛逊,那里大多数人都有着杰出的家族历史。在被北方打败后,他们都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反思过去的日子,他们的感情往往与虚荣和孤独、绝望和悲观的情绪并存[2]。当本德伦家庭抵达杰佛逊时,瓦德曼问达尔地点是否是杰佛逊时,达尔这样描述她

7、的神态:脸上洋溢着紧张,梦幻和憔悴。从描写中就可以发现本德伦家庭初到杰弗逊时的紧张和茫然。他们不能接受他们突然看到的,而且仍然在质疑是否是杰佛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困惑和迷惘的内心世界。三、角色的象征(一)艾迪和安斯:扭曲的存在艾迪·本德伦,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拥有很多象征意义。许多评论家把她定义为这部小说的核心。虽然她已经死了,但她仍然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核心。大量的批评家认为艾迪是病态人格,给她的家庭带来诸多灾难。而另一方面,艾迪也是孤独的,她是一个没有身份的无根的女人,是一个孤儿,她试图通过她的生活影响他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8、作为一个教师,她教育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意识到她存在[3]。艾迪似乎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女人,但事实上她总是被一种幻灭感所笼罩,她看到了婚姻之爱和母性是空洞的概念,存在仅仅是为了填补她的生活的空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