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毕业论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毕业论文

ID:32351356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毕业论文_第1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毕业论文_第2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毕业论文_第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毕业论文_第4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淅川县为例  摘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全县农民增收致富,保证中线工程的质量和长期效益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发展生态农业非常紧迫和现实。本文以淅川县为例论述了水源区发展生态农业应依据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适合本区的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生态高效绿色农业产业和生产模式。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总面积9.73万km2,源头是丹江口水库,渠首在南阳淅川县陶岔。区内光、热、水资源

2、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但水源区耕地资源较为紧张,经济发展落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优势,既保护好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区的水质,保证中线工程的质量和长期效益的发挥,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是水源区所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和现实的问题。为此,本文有必要以渠首淅川县为例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1生态农业的概述  生态农业是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

3、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和现代化农业科技成就,因地制宜地将农、林、牧、副、渔、加工等进行科学组合,达到既发展生产又保护环境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1]第11页(共11页)。发展生态农业是缓解土地、人口矛盾和主要农副产品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生态农业工程的实施,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2]。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当地土地资源的基础上,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并逐步完善发展的一种农业经济方式[3]。  2淅川县自然、经济概况淅川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丹江

4、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母亲河丹江、淅水流经境域,淅川一侧的丹江口水库(又称丹阳湖)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2.1自然概况淅川县地处南北过渡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8℃,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2.1.1区位优势2.1.1.1地理位置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陕西、湖北省相邻。北纬32°55′-33°23′,东经110°58′-111°53′。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人。地理特征大体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5、2.1.1.2气候特征淅川县气候的基本特征:本县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强,日照长,历年平均总日照2046.7小时。年平均气温15.8度,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为2.4度,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8.4度,最高气温42.6度,极端最低气温-13.2度,无霜期228天,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历年平均降水量804.3毫米,夏季降水量平均36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4.8%,冬季降水量少。累年平均46.8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8%,秋季累年平均降水量20.5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5.5%,春季累年平均降水量为191.8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

6、3%,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和冰雹等[4]。第11页(共11页)淅川县气候适宜发展的作物:县区适宜多种农作物,牧草,林果,药材及家禽,鱼类的生长。如小麦,水稻,玉米,红薯,豆类,烟叶,辣椒等农作物和柑桔,胡桑,龙须草,油桐,红果等林产品及牛,羊,兔等畜类在我县已形成规模。2.1.1.3河流湖泊淅川县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淅川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貫全境,丹江及其支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3.5%。主要支流有淇河,滔河、老鹳河,分别在寺湾、金营、马蹬汇入丹江干流,控制流域面积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属于唐白

7、河水系的刁河,在县内流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5%。本县区内河流众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且该区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地水质良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1.2资源优势2.1.2.1土地资源全县土地资源总面积为27.98万公顷,其中:耕地4.6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6.5%,水面积3.95万公顷,占14.1%;山区面积19.4万公顷,占69.4%。在山区面积中果园,茶园,桑柞坡面积7万亩,龙须草坡面积1.2万公顷,林地面积5.45万公顷,牧坡面积0.33万公顷,荒山荒坡面积9.41万公顷。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5]。

8、2.1.2.2植物资源[6,1]淅川县的植物,因受气候的影响,是南北差异的过渡地带,这种环境造就了多种的植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