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毕业论文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毕业论文

ID:32351361

大小:6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03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毕业论文_第1页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毕业论文_第2页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毕业论文_第3页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毕业论文_第4页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完成人:班级:学制:专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摘要(1)1传统民俗项目的保护与开发(2)1.1保护是开发的基础(2)1.2利用是最好的保护(3)2民俗旅游开发的方向(4)2.1民俗旅游在文化传播与传承方面的作用(4)2.2民俗与民俗旅游的“与时俱进”(5)3民俗旅游市场的开拓(8)3.1民俗旅游市场开拓策略(8)3.1.1树立名牌,发挥品牌效应(8)3.1.2加大宣传,扩大知名度(9)3.1.3完善旅游产品,做好旅游服务(9)3.1.4重视旅游

2、业的带动作用(9)3.2针对不同类型旅游者的营销措施(10)3.2.1积极吸引外地游客(10)3.2.2重视本地市场(11)4总结(11)参考文献(11)Abstract(12)浅析民俗旅游的开发摘要:当前,我国民俗旅游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本论文分析了民俗的保护与民俗旅游及民俗旅游开发的关系,指出民俗旅游开发的方向应当是开发民俗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本论文提出的关于民俗旅游开发的一些浅见,希望能为民俗旅游的开发拓宽思路。关键词:民俗保护;文化传承;开发方向;市场开拓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3、是一种相沿成俗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民间风俗[7]。异地的风俗习惯文化风光能给旅游者带来“美”的享受、新鲜感和快乐感。没有一种旅游行为能够游离民俗文化而存在[1],民俗应用于旅游,最佳结合点就是发展民俗旅游。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虽然十分丰富,旅游价值也很高,可是很多民俗旅游项目却很难将民俗的魅力充分的展示出来,这既影响旅游者的观赏效果,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也难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传承民俗的作用。因此,对民俗旅游开发的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1传统民俗项目的保护与开发1.1保护是开发的基础对民俗的保护是民俗旅游开发的基础。温

4、锦英给民俗旅游的定义作了这样的表述: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1]。可以说,民俗旅游开发的基础就是各地各民族的民俗,如果某一民俗后继无人,致使传承中断,那么,与其有关的民俗旅游项目也就无所依托或者虚有其表,丧失其内涵。第12页(共12页)民俗旅游的客体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传统民俗是祖先留给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遗产,民俗大部分可归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5、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有形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忽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直到1950年,日本颁布《文化财保护法》,将无形文化遗产纳入保护范围,“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世界意义”[2]。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世纪70、80年代,受日本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上日程,并在1989年颁布了《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和《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在我国,也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是因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临消亡、后继无人的危险境

6、地,更有不少民间技艺已经失传;二是有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518项。此后国家又先后公布几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下图:时间批次数量(项)2006年5月20号第一批5182008年6月14号第二批5102008年6月14号第一批扩展项目1472011年6月9号第三批1912011年6月9号第二批扩展项目164总计1530这153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体

7、育与杂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美术(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另外,国家先后公布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1986人。尽管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并没有彻底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就整个社会来说,还缺乏一种全社会的共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百姓之心。第12页(共12页)若想从大局上做好民俗旅游的开发(整个中国的民俗旅游的发展),就必须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树立起对民俗的保护意识,保护传统民俗不仅是国家的工作,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1.2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根据新华网201

8、3年3月8号电《舒婷代表:别让文化遗产地变成一种厨窗式展示》的报道, 人大代表,著名诗人舒婷在两会福建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说:“文化是由一代代人积淀并散发出来的一种气息,不是拆了再建的‘橱窗式’展示能够表达的。”这句话很能表达文化遗产保护的“真义”,保护民俗的目的不仅在于保存其外在形式,还要传承其内涵。旅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