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

ID:32354701

大小:220.8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3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_第1页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_第2页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_第3页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_第4页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1年9月当代中国史研究Sep.,2001第8卷第5期ContemporaryChinaHistoryStudiesVol.8No.5*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二)戴超武(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系,江苏南京210039)国防新技术协定签订不久,苏联即开始履行协定,向中国提供导弹设备和派遣专家。第23770次列车60个车皮载运P22型地对地导弹及地面设备在1957年12月18)19日期间到达满洲里车站。同时为教会中方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苏联还派103名专家随同前来,教学期

2、[1]为3个月。中国极为重视苏联的这次援助,聂荣臻召集陈赓、钱三强等人开会时强调说,首先要集中力量研究、消化P22地对地导弹的资料和样品,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制。只有对P22导[1](P,630)弹研究、仿制获得一定成就,苏联才能供应中程导弹,我们才能掌握更高级的。12月30日,以列#米#盖杜柯夫少将为首的苏联专家组抵达北京,帮助中国进行导弹试验靶场的勘察设[1](P,632)计工作。在仿制和生产这一型号的导弹过程中,中国还请求苏联援助有关的原料和组件。1958年11月19日,聂荣臻在写给周恩来的报告中说,为了仿制与小批量生

3、产苏联提供的P22型地对地导弹和地面设备,/所需原材料和组件,除国内尽量安排生产外,还有大约30%的原材料和组件需向苏联订购0,经过向苏联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询问,/需要以我国总理的名义向[2]赫鲁晓夫同志提出0。22日,周恩来签发了电报。苏联还援建中国生产原子弹的关键设施)))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它们当时都建在北京市房山县坨里。1958年9月27日,陈毅、聂荣臻等出席了苏联援建的7000千瓦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112米直径回旋加速器移交生产的典礼,聂荣臻代表中方在验收合格证书上签字,并发表讲话指出,实验性反应堆和回旋加

4、速器的建成和移交生产,将使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获得[2](P,653、654)迅速发展。火箭的研制与核武器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是保证向目标发射核弹头。钱学森当时认为,射程300公里)500公里的火箭,弹体及燃料有两年可解决,但这仅是20%,还有80%的自动控制问题,如果没有苏联或其他国家的资料,靠中国现有的条件从头研究,可能要将近10年的时间。为此,中国大力寻求苏联在火箭研制领域对中国进行援助。1957年5月11日,聂荣臻就此问题会见苏联经济联络总局驻北京副代表(专管军事)加里宁少将。加里宁传达了苏联方面为了在喷气(火箭

5、)技术方面帮助中国,希望在最近能对以下五个问题得到了解:一、中国在喷气(火箭)技术方面的具体方针;二、中国有多少训练出来的干部和以后训练干部的可能性;三、建立新研究所的大致规模、期限和设备,要求苏联援助的性质和范围;四、中国可用来生产火箭技术的工业潜力,以及生产火箭武器所必需的原料、零件、半成品等工业保证来源;五、在设计、生产和使用火箭时的保密条件和应用的制度。同时也希望知道中方授*连载一刊登于5当代中国史研究62001年第3期。#62#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权何人在莫斯科就火箭技术问题进

6、行商谈。当晚,聂荣臻就此事向周恩来、彭德怀并中共中央汇报,并拟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后提出答复意见。7月18日,李强向加里宁少将提交了中国的[1](P,608)书面答复。因此,在当时中苏协定的框架下,赫鲁晓夫答应向中国提供P212型火箭的技术资料,到试验一结束就提供。当时预计火箭的生产实际上可以在两国同时进行。苏联不仅提供了P212型火箭,而且Á215型以及防空火箭/泥火山0这两种自导引有翼火箭的样品也已经[3]运往中国,打算在苏联新援建的工厂中生产。在中国海军建设方面,苏联首先大力援建中国海军的常规舰队。1959年2月,中国

7、海军政委苏振华在莫斯科同苏联签订了有关苏联援助中国海军装备的技术协议,该协议规定,苏联政府同意卖给中国海军五型舰艇(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中型鱼雷潜艇、大型和小型导弹艇及水翼鱼雷艇)、两种导弹(潜对地弹道导弹和舰对舰飞航式导弹)以及这些舰艇的动力装置、雷达、声纳、无线电、导航器材等51项设备的设计技术图纸资料,还有部分装备器材,并将这[2](P,665)些项目的制造特许权转让给中国海军。从现有的史料看,苏联对中国核武器发展的主要援助包括:有关原子能工业发展的绝密技术(包括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可以发射核弹头的SS21(8

8、A11)和SS22(8ZH38)型号的战术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SLBMs)以及液态燃料的火箭R211FM,提供了这些导弹和火箭的技术资料、设计、组装和生产。这些都是苏联当时最新或较为先进的装备。¹同时,苏联还在核技术的人才培养、原子弹和导弹试验靶场的选址、核技术的保密问题等方面向中国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援助,对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