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孔子的仁与礼.ppt

【5A版】孔子的仁与礼.ppt

ID:32355848

大小:301.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2-03

【5A版】孔子的仁与礼.ppt_第1页
【5A版】孔子的仁与礼.ppt_第2页
【5A版】孔子的仁与礼.ppt_第3页
【5A版】孔子的仁与礼.ppt_第4页
【5A版】孔子的仁与礼.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孔子的仁与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的仁与礼1、春秋时代之前的礼乐传统2、孔子的“仁”的思想3、孔子的“礼”的思想4、仁与礼的关系第一节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中国的礼乐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但上古乐舞都为原始巫术活动,其目的是娱神,祈求神灵赐福,以使五谷丰登,家畜成群。殷商时代,巫史文化发展为祭祀文化。隆重的祭典习俗为殷代下层平民和奴隶提供了步入虚幻之境与摆脱现实的唯一方式。对统治阶级来说,为了取悦鬼神,为了避祟,残暴的殷王除了日复一日的虔诚祭祀之外,有时不惜残民以事神。宗天、尚鬼及与其相

2、关的嗜酒风习日趋极端,不可避免的把殷商带向灭亡。鉴于殷亡的教训,周人对殷代泛滥成灾的宗教活动和极端迷信思想进行了批判,从批判出发,发动了一场以疑天、敬德、保民为核心的宗教和政治革新,逐渐由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受禄于天”的必要条件并不是祭物的丰厚和礼拜的虔诚,而是“宜民宜人”保佑人民安居乐业。就是说,国运长久的途径在于“宜民宜人”的人事努力。周人进而提出“德”的概念,作为统治者“宜民宜人”的理论依据。只有统治者自身修养达到“德”的境界,才能实现“宜民宜人”,从而使国运久长。《尚书》云:“皇天无亲

3、,惟德是辅”,这一思想成为周代意识形态的基础。周礼与周乐都筑基于其上。礼乐制度与巫术有明显区别:巫术以娱神为主要功能;礼乐则以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功能;前者主要为宗教(原始的宗教),后者主要为人文;宗教重神;人文重德。《礼记·表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可见在商代,神先于礼,重于礼。周代则有所不同。“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礼显然重于神。据《仪礼》载:天子、诸侯、大夫、士日常所践行的礼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

4、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丧服、既夕礼、士虞礼、特性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等等,《周礼》将其概括成“吉、凶、军、宾、嘉”五礼。五礼将原始宗教扩大到社会人文。周代的乐已具规摸,特性明显:一,乐、舞、诗为构成乐舞的三大因素,然它们又相对独立。《周礼·春官·乐师》将舞分为六类。《周礼·春官·磬师》将乐分为九类,有“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械夏、骜夏”。舞与乐根据不同的内容与诗相配。《周颂》是周代表性的乐舞,此乐虽为郊庙祭祀歌舞,但宗教意味不多,主要是赞颂帝王功德,政治的因素

5、成为礼的主要内容。二、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所处的时代已是礼坏乐崩的局面,这更让孔子生发浓烈的思周情怀。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做周公这样的人,重建一代礼乐秩序。但他的思想,绝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周公思想的照搬。“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的仁礼思想正是对前代思想的损益而成。孔子对礼乐制度进行了新的阐释,把礼这一外在社会规范的精神基础安放在人的内心,以仁礼并称发展了周代的礼乐制度。孔子对礼的基础(礼之本)的解释路向有两个,一个是指向天地,以宗教的方式来解释礼;一个是指向人的内心,以

6、人文的方式进行解释。孔子强调了周公以来的人文色彩,从人自身找寻礼的精神基础。“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提出的仁是一种内在规定,代表着人们内在自然生发出来的德。正是这种真实的内在德性,真诚引发的力量,赋予“礼”和“乐”以生命和意义。第二节孔子的仁问题:1、生活中仁的用意2、不同学生问仁,同一学生不同情况下问仁,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为何?3、《论语》中有大量章节(104次)谈到“仁”,为何还有“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否矛盾?4、“仁”很

7、难还是很容易?5、孔子对自己、对他人、对弟子很少赞其“仁”,为何对管仲有“如其仁”的评价?日常讲仁义、仁德、仁厚,也讲麻木不仁。梁漱溟认为仁是很活泼很灵敏的样子;不仁就是很迟滞呆板,仁是心境安畅柔和温和,不仁就是不安畅很冷硬很干燥的样子,仁是一种新鲜气息、朝气,不仁是暮气、颓唐。我们的心不离现前、当下,是自然的,是直觉的仁心发动;若离了当下、现前心向外去找,找道理,找快乐,反乱了生活之理,没了生活乐趣,仁心麻木不能发动。傅佩荣认为,仁分三个层次:1人之性(向善);2人之道(择善固执);3人之成(止

8、于至善)学生一般在第二层次请教,想知道自己一生该如何走,每个学生性格、悟性、志向不同,孔子因对象因时制宜,回答自然不同。论语中的仁可分为:一、问仁。大约有十条。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道。孔子的仁就是化被动为主动,被要求行善、守规矩,自己愿意主动去做,生命就成熟了,人格就挺立了。(具体做法:从‘不要怎样’到‘要怎样’具体去做。)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