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家校共育.ppt

【5A版】家校共育.ppt

ID:32357278

大小:432.00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2-03

【5A版】家校共育.ppt_第1页
【5A版】家校共育.ppt_第2页
【5A版】家校共育.ppt_第3页
【5A版】家校共育.ppt_第4页
【5A版】家校共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家校共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家校共育泰安素质教育品牌岱岳区大河学校陈红提纲一、泰安家校共育的发展历程二、家校共育的几个典型三、为什么要大力推动“家校共育”?四、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五、家校共育如何推进?六、以小学为例看家长应培训些什么?七、家校共育最终还是为了教学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优秀案例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山东泰安“家校共育”工程解读中国教育报4月17日7版头条介绍我市“家校共育”做法人民网、新华网、求实网、中国教育新闻网、部分省、市政府网站对此进行了转载一、泰安“家校共育”的发展历程“家校共育”这个概念是为家庭

2、教育专家刘伯伟出版家庭教育丛书时引起的,当时确立书名时,反复比较:“家校共建”“建”的什么?“家校协作”“协”什么?最后觉着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因此,决定采用“家校共育”这个名称。当时(2010年)百度、搜狐搜索“家校共育”词条,竟然为“0”条,因此,我们认为泰安是以地市为单位倡导“家校共育”较早的地区之一。理念“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提升家长,成就孩子”。宗旨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家长、改变家长,使家长变得更专业,真正成为一名称职家长、合格“老师”。基本模式是“三通过三统一

3、”:通过对家长、老师的分别培训,使之在教育理念上达到统一;通过倡导互访(家访、校访),使家长、老师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管理方法上达到统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学习方法指导,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上达到统一。二、家校共育的几个典型1、山东教育发展最均衡的威海为何重视“家校共育”?威海单独设市以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程度在全省、全国是最好的,全市没有一所薄弱学校,没有一个择校生,高考成绩几乎连年列全省各市之首。从《山东教育报》家教版可以看出,威海的稿件几乎每期都占到很大比例,文

4、章的可操作性很强,这说明他们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威海以“开门办教育”为抓手,大力开展家校共育活动,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一是家委会组织全覆盖。二是家长学校扎实有效。三是家校沟通全面开展。2、潍坊在家庭教育领域又领跑了十余年12年来,潍坊市创编了我国第一套以年级为单位的0到18岁的家长教育课程体系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体系,中小学生家长每年都要参加至少8个课时家庭教育培训,组建了家庭教育讲师团,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的家长学校固定教师队伍,实现了课程标准、固定教师、教学计划、

5、专门教室、学籍档案、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督导评价的家长学校八项标准化建设。潍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十余年,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十余年,民办教育发展也是全省最好的,高考一本每年1万人以上,音体美录取占全省四分之一,家庭教育又领跑了十余年。每一项都牵住了改革的牛鼻子。3、犹太人世界上最重视家庭教育的民族犹太民族自古就以尊重知识、注重教育而闻名于世。他们认为“整个世界的存在只是为了孩童的教育。”甚至直言:“当孩童肯在学校殷勤学习时,以色列的敌人就不能得胜。”读书学习让犹太人成为最智慧的民族。看看这些伟大的名字—马克思

6、、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卓别林、毕加索、卢森堡、基辛格、巴菲特……在美国最有影响的名人、诺贝尔奖得主、名牌大学教授、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50%以上。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取得了近30%的诺贝尔奖。犹太人告诉孩子知识是甜的,他们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平均每个以色列人每年要买10到15本新书,阅读50本左右。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看过的书放在公园、车站、茶社等一角,喜欢那本书就可以拿走,不用再送还。4、美国的家庭教育观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识2014年初,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由于照顾

7、两个女儿,所以不能参加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首脑峰会。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谈到卸任的真正原因主要考虑的是大女儿的学业。奥巴马工作极为繁忙,却从来没有缺席过女儿的家长会。他还和大女儿玛丽亚一同读完《哈利•波特》系列的七本书。骆家辉为了家庭而“放弃事业”已不是第一次,2003年为了家庭,他就选择放弃继续竞选连任州长。在骆家辉眼中,一个好父亲不仅是家庭的经济和精神支柱,更是孩子成长的人生楷模。在美国,官员们重视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不因事业繁忙而忽视家庭,十分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极为普遍的。在我国

8、,众多家长以自己工作繁忙为由,疏于和孩子的交流,往往用物质的给予替代对孩子的爱心呵护,并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就尽到了责任。家庭教育变为学校教育的附庸,父母成为校外作业辅导员,亲子关系演变为功利的分数关系。三、为什么要大力推动“家校共育”?世界各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潮流启示我们:一个国家、地区只是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向国会递交了“机会均等调查研究”报告。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尔曼报告”。这个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