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创新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以协同创新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ID:32358493

大小:300.9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3

以协同创新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_第1页
以协同创新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_第2页
以协同创新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协同创新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与职业第2期(总第822期)以协同创新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龙建佑唐芳[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管理普遍滞后,具体表现在缺乏专业发展规划、缺乏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和缺乏专业建设宏观指导。文章提出了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协同为切入点,以创新协同途径为核心,以整合与共享资源为目的,建立协同主体之间互动共赢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着重阐述了专业协同建设专业群、院系协同打造特色专业、校企协同推动专业工学结合和国际协同推动专业国际化办学四大协同途径。[关键词]协同创新专业建设

2、人才培养高职教育[作者简介]龙建佑(1974一),男,重庆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唐芳(1971一),女,广西芩溪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统计学、高职专业建设。(广东佛山528333)[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衔接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TJK427)、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

3、级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20101017)和2013年度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职业教育专项课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实证研究”(课题编号:FSZZgy2013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7I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029—02一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管理很重视。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面,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

4、制定了严格的专业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异军突起,办学申报审批程序;在专业建设和评估方面,教育部尝试了教育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办学质量亟待提高。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改革专业试点,立项建设了国家级和省级示范专业,且国家示范教学,而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履院校建设和骨干院校建设也是以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为核心内行其社会职能、实现其长远发展的基础,是内涵建设的统领,也容。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大多各自为政、自主发展,缺是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

5、加强专业乏系统的顶层设计,缺乏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笔者根据多年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当前高的专业建设和管理经验,认为可以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协同为职院校专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切入点,以创新协同途径为核心,以整合与共享资源为目的,建第一,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各高职立协同主体之间互动共赢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专业建设,提高高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设新专业,专业数量激增,办学职教育教学质量。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变得更加紧张,专业规二、以

6、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推动专业建设模偏小、人力资源与教学资源分散等问题突,导致办学效益低(一)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发展高职教育下,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提高;第二,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缺乏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系统思考,行政条块区划严重,院系与教研室各自为政,重复建体问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设时有发生,资源共享机制难以形成,教学设备闲置率高;第j,素活力,从而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核心是创新,即突破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单单靠高职院校

7、自身是难以旧的思维定式,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完全实现的,必须通过协同(或者说合作)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新思想的活动;协同创新的途径是协同,即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共同完成,但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办学合作等主要实现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包括资源、技术、配合、信息方合作形式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互动共赢的长效机制,导致合作面的协作。缺乏深度并难以持续发展。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二)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8、随后,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导致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问题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发布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三个重要国家战略“高等学校创新能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管理滞后,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专业发展规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该计划的根本任务是以国家重大划,专业设置不科学,专业调整不及时;二是缺乏专业建设水平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评估,专业未分类建设,未及时调整、淘汰专业;三是缺乏专业建体,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转变高校创新方式,设宏观指导,未明确专业建设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