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帕金森病.ppt

【5A版】帕金森病.ppt

ID:32358765

大小:3.94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2-03

【5A版】帕金森病.ppt_第1页
【5A版】帕金森病.ppt_第2页
【5A版】帕金森病.ppt_第3页
【5A版】帕金森病.ppt_第4页
【5A版】帕金森病.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帕金森病.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帕金森病的概念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本病由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Parkinson'sDiseaseDay)。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概念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不是一个概念,帕金森氏病原发于脑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变性,而帕

2、金森综合征继发于感染、中毒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了类似于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PD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0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两性分布差异不大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原发性PD(idiopathicParkinson'sdisease)。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病因及发病机制1.年龄老化黑质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脱羧酶(DDC)活力、纹状体DA递质随年龄增长逐年减少。但老年人发病者仅是少数,因此,只是PD发病的促发因素。病

3、因及发病机制2.环境因素80年代初美国加州一些吸毒者因误用一种吡啶类衍生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给猴注射后出现酷似人类原发性PD的病理变化、行为症状、生化改变和药物治疗反应。MPTP在脑内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导致DA能神经元变性。环境中与MPTP分子结构类似的工农业毒素可能是PD病因之一病因及发病机制3.遗传因素PD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约10%的PD患者有家族史,呈不完全外显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可能是PD易感基因之一少数家族性PD与a-突触核蛋白(a-synuclei

4、n)基因、Parkin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病理主要病理改变是含色素的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出现症状时DA能神经元常丢失50%以上,症状明显时神经元丢失严重,残留者变性,黑色素减少病理改变病理胞浆内出现特征性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a-突触核蛋白基因是Lewy小体中重要成分类似改变也见于蓝斑、中缝核、迷走神经背核等,程度较轻病理特点总之,典型病理特点是:进行性黑质和蓝斑核含黑色素多巴胺神经元大量丧失(50%~70%)路易(Lewy)小体有a-突触核蛋白沉积病理改变a.黑质萎缩b.与正常对照比较Parkinson病a.

5、黑质致密部Lewy体,H&Eb.改良Bielschowsky银染技术病理生理基础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80%~99%)该生化异常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生化病理脑内存在多条DA递质通路,最重要为黑质-纹状体通路左旋酪氨酸TH↓→L-DOPADDC↓→DA↓该通路DA神经元在黑质致密部,正常时自血流摄入左旋酪氨酸,经细胞内酪氨酸羟化酶(TH)转化为左旋多巴(L-DOPA)再经过多巴脱羧酶(DDC)转化为DADA通过黑质-纹状体束作用于壳核和尾状核细胞生化病理黑质中DA最后被MAO(单胺氧化酶,神经元

6、内)COMT(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胶质细胞内)分解成高香草酸(HVA)尾核、壳核、苍白球与丘脑底核、黑质在结构与功能上是紧密相联系的。其中苍白球是纤维联系的中心,尾核、壳核、丘脑底核、黑质均发出纤维投射到苍白球,而苍白球也发出纤维与丘脑底核、黑质相联系。基底神经节的环形通路基底神经节接受大脑皮层的纤维投射,其传出纤维经丘脑前腹核和外侧腹核接替后,又回到大脑皮层,从而构成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之间的回路。可分为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黑质纹状体通路。直接通路:纹状体D1直接投射于苍白球内核/黑质网状部间接通路:纹状体D2经苍白球

7、外核和底丘脑核再作用于苍白球内核/黑质网状部纹状体中的多巴胺受体主要有D1型和D2型两种,纹状体分为两部分:纹状体D1和纹状体D2,它们都会受到黑质致密部释放的多巴胺的作用。多巴胺会提高纹状体D1的突触作用效率而降低纹状体D2的突触作用效率。当没有行为需要执行时,苍白球内核/黑质网状部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抑制丘脑的输出,而需要执行行为时,苍白球内核/黑质网状部就会受到抑制,也就造成丘脑的去抑制,从而使相应的行为得以执行。黑质——纹状体通路当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细胞死亡后:直接通道:纹状体D1的兴奋减少——释放的GABA减少———降

8、低对苍白球内核/黑质网状部的抑制——兴奋加强。间接通道:纹状体D2较少被抑制(释放的GABA增加)——抑制苍白球外核(释放的GABA减少)——底丘脑核被兴奋(释放的谷氨酸增多)——苍白球内核和黑质网状部兴奋加强。因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细胞的死亡总体上会使苍白球内核和黑质网状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