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ID:32369611

大小:6.92 MB

页数:379页

时间:2019-02-03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_第1页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_第2页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_第3页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_第4页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王炜杨新苗陈学武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内容提要本书根据四项国家及部委基金项目研究报告总结而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概念、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调查与需求预测方法、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理论、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客流预测方法、城市大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方法、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方法。中篇介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管理技术。内容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保障体系框架设计、基

2、于GIS的公共交通基础信息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服务水平分析方法、基于准实时信息的公共交通调度优化系统、适合营运的公共交通客流预测方法、适合我国城市特点的公交乘客信息系统。下篇介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技术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应用的范例。本书可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以及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参考书。前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紧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大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①道路交通设施建

3、设速度跟不上交通需求增长速度是造成大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直接原因。②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已有道路利用率不高,加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紧张状况。③出行交通结构不合理,路面通行优先权不明确,诱发了大量的路面使用需求量,更加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④市民的现代交通意识淡薄,交通违纪现象严重,交通秩序混乱,使已紧张的城市道路交通雪上加霜。因此,缓解大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出路是:“加快道路建设、强化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结构,提高交通意识”。目前,人们对“加快道路建设、强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意识”在解决交通问题中的作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4、但对“优化交通结构”的作用认识不足,这一局面需要改变。 我国城市交通结构很不合理。据我们对南京、郑州、合肥、无锡、鞍山、苏州等十几个大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资料的分析,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采用的交通方式比例平均值为:自行车:55%,公交车:8%,其他机动车:12%,步行:25%。除了步行出行不占用路面外,其他出行方式均需占用一定的路面,据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在相同的服务水平下,不同交通工具的人均占用路面面积比例为:公交车:1(单位面积)、自行车:3~4(单位面积)、非公交机动车平均:12(单位面积)。由此可见,由于我国大城市交通结构的不

5、合理,导致了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低下。因此,通过切实可行的公交优先发展保障措施,大力发展道路利用率很高的城市公交,提高公交出行比例,适当减少道路使用效率低的自行车出行及非公交机动车出行,我国大城市的道路交通压力可以大大减轻,交通紧张局面可以得到缓解。在我国,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交通政策已有几十年,但由于没有公交优先发展的保障体系,近十多年来,城市公共交通不但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反而出现了严重萎缩,如,南京市从1986年至1997①年11年里,公交出行方式由19.2%下降至7.87%,几乎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引起公交严重萎缩

6、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居民出行对公交方式失去了吸引力,据我们调查,导致居民出行对公交失去吸引力的原因有3个:①乘公交车不方便,②乘公交车准时性不能得到保证,③公交车服务质量低。另一方面是公交企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影响服务质量。这二个方面相互影响,使公交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因此,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保障体系的建立,应从提高公交吸引力及提高公交企业效率两方面入手。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限的城市空间及高密度的居住人口,使得我国不能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发展私人小汽车,公共交通是我国大中城市最合适的代步工具

7、。并且,公共交通与其他机动车交通方式相比,人均占用的能源、道路空间资源最少,人均排放的声、大气污染量最低,符合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如我国城市经济结构处于转型期一样,大中城市的交通结构也处于转型期,道路交通的机动车化进程正在加快。抓住交通结构转型期这一机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使自行车出行逐步向公共交通转移,而不是向摩托车、私人小汽车转移,那么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交通不但不会因为道路交通的逐步机动车化而日趋紧张,而且会因公交的发展使道路交通压力逐年减轻,交通状况日趋好转。  本专著主要根据东南大学承

8、担的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城市①通过建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保障体系,1998年以来南京市的公交出行量大幅度回升,2001年的公交出行量比例已上升至20%以上。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号No.5983810)、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城市公共交通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