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越幽暗越相信有“出口”

人性越幽暗越相信有“出口”

ID:32370696

大小:57.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3

人性越幽暗越相信有“出口”_第1页
人性越幽暗越相信有“出口”_第2页
人性越幽暗越相信有“出口”_第3页
人性越幽暗越相信有“出口”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性越幽暗越相信有“出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家毕淑敏:人性越幽暗越相信有“出口”[导读]至于自己,她反而谈得挺少。毕淑敏常说一句话:“其实,我真的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我。”但与之交谈,会有一种感觉,她本人就是这书中人生哲理的实践典范。毕淑敏的名字和医生这份职业有不解之缘。她17岁就入伍去到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阿里当兵,十余年间成长为一名军医。转业回到北京后,也曾继续在企业担任医生,即使现在已是国家一级作家,她的简介衔头中也还有“内科主治医师”这项。近些年,毕淑敏又涉足了“心理咨询师”这一领域,不是那种“体验生活”式的浅尝辄止,而是正式到开设诊所坐堂……直到2006年,她再次回归专业写作。从此,毕淑敏的文字中

2、更多了一重意味,直指人心。上月,毕淑敏将她过去三年的未发表的、新创作散文结集新书《星光下的灵魂》出版。这本书依然延续了她细腻的文笔、精致的描绘,以及字里行间的温暖哲思。毕淑敏强调,当下社会的急功近利越来越明显,整个社会围绕在“精神=物质”的畸形信仰中。她写下这些美好的文字,发出的却是忧虑的警示:“人生有些东西可以回头,有些不可以。理想就是后者。”“为了暂时的物质,顺应大局价值观,将会葬送自己真正的内心理想。”至于自己,她反而谈得挺少。毕淑敏常说一句话:“其实,我真的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我。”但与之交谈,会有一种感觉,她本人就是这书中人生哲理的实践典范。“所有的时间都用来

3、挣扎”羊城晚报:您曾说《星光下的灵魂》这本书不再探讨心理叛逆和生死,是从日常生活点滴感触出发。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您期望这本书为读者带来什么呢?毕淑敏:讨论灵魂,必然讨论生死。而灵魂不是一个如何死的问题,却是一个如何生的问题。人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康德说:仰望星空和探寻内心,是最令人感动和敬畏的时刻。外部世界确实非常重要,但内心也要学会辗转腾挪,不论时代怎么变化,做人的根本指标没变,文学的根本指标没变。你想一下,在今天,还有多少人在仰望星空?我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挣扎了,我们忘掉了头上那个大尺度的存在。我在西藏待了10年,在藏北的星空下,确实有一种震撼感,真正理解了宇宙

4、之辽阔,生命之短暂。这种感觉,我保留了几十年,它改变了我一生的准则。羊城晚报:是的,在文章中您多次谈到在阿里见到360度的璀璨星空,在无穷苍茫中见诸自己的微小。但我个人的体验是这种感悟常常只是瞬间,不见得能对日后实际生活产生具体的作用。您可曾想过,也会有不少读者持跟我一样的想法?毕淑敏:你的体验和我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可能面对的是同样的星空。人们常常用一己的经验,来揣测整个世界,这是幼稚和危险的。能带给人们一瞬或是短时间的感悟,在我亦认为十分满足。我从来没有设想过一本书或是一句话,就可以改变别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掌控的只是自己。我很在乎能为大家“省钱”羊城晚报:您

5、的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常用心灵点化的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不过照很多人理解,心理治疗似乎应该是有着高深的心理学理论的,您说的是否太清浅了?毕淑敏: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质疑。我系统读过心理学的课程和理论,但我写作的时候喜欢用一般人喜欢看的话来阐释我所理解的心理科学。有些人做学问,是为了显得高深。但是我觉得心理咨询跟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比如医学,充满了高深的术语,我们每个人都不懂,大多数的病人去医院看病都有这个感触。但实际上,病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是应该要了解一些的。对我而言,我喜欢用这样的方式。觉得清浅的人,可以不读我的书,去看那些他们认为高深的吧。羊城晚报:所以您还曾经在电

6、视上连续宣讲“幸福”,这也让不少人大吃一惊,继而又十分欢迎。毕淑敏:其实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邀请我多次,我都拒绝了,我说作家习惯了孤独写作,是个体劳动者。现在一下子要到聚光灯下,令我高度不安。如果有人想知道我的观点,可以看我的书啊。但摄制组一段话打动了我:“买您的书读,就算是便宜,也要十几二十块钱一本。可是,您若到电视上来谈谈所思所想,观众的花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说来,上电视和您写作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分享啊。”我是很在乎能为大家节省钱这件事的,所以当时就定下来“谈幸福”。从2009年的2月到7月,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有一天不琢磨上电视的事儿。说真的,我毫无自信,

7、觉得这是自己一生中最荒谬的决定。年近花甲之时,去干这么一件完全生疏的事情,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但最后,我坦然了。我不是心理学的专门学者,也不是非常自我的作家,我只是觉得这个话题太有必要说一说了。我在寂冷冰寒的冈底斯山度过了整个青年时代,那种孤独,深入骨髓。精神的孤独通往凄冷和幻灭。我期望在心与心之间架起一道小桥,哪怕只是几块垫脚的青石板也好,将我们琐屑凌乱的生命连接。心有“三居室”走来走去羊城晚报:您的作品常侧重在心灵慰藉上,用故事来讲解人生出路。这与市面上其他关于心理咨询的书,有何不同呢?比如张德芬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