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

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

ID:32376923

大小:432.9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3

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_第1页
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_第2页
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_第3页
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_第4页
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际金融研究所2017年3月17日2017年第9期(总第180期)Ω中银研究产品系列●《经济金融展望季报》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中银调研》●《宏观观察》*——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报告之四●《银行业观察》●《人民币国际化观察》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要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为什么要补短板,补短板与供给侧和需求侧是什么关系,未来作者:周景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玉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要补哪些“短板”,如何补短板?本文对此作了专电话:010

2、-66596222题分析。签发人:陈卫东审稿:宗良周景彤联系人:梁婧电话:010-66594097*对外公开**全辖传阅***内参材料宏观观察2017年第9期(总第180期)如何精准加力补短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报告之四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要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为什么要补短板,补短板与供给侧和需求侧是什么关系,未来要补哪些“短板”,如何补短板?本文对此作了专题分析。一、一些领域的“短板效应”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仍在持续较

3、快增长,但有些领域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贫困问题依然突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最大的短板”。2016年,我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然而,按照现行标准,我国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随着脱贫攻坚走向纵深,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仍较常见,未来防止贫困复发反弹的任务非常艰巨。二是基础设施还有很多欠账。基础设施一度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近些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

4、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的竞争力排名第28位,但基础设施仅排名第42位,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马来西亚(第26位)、沙特(第31位)、俄罗斯(第35伟)等新兴经济体。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中西部落后于东部,中小城市落后于大城市,农村落后于城镇。贵州、陕西每千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仅相当于山东的57%和69%。即便是一些大城市也存在“里子”不如“面子”问题,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不发达,不同程度地出现内涝、“马路拉链”等现象。三是创新发展动能不强。《报告》指出,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创新是培育发展动力、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

5、力的必由之路,也12017年第9期(总第180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较低,2016年约为2.2%,低于美国(2.8%)、德国(2.8%)、日本(3.5%)和韩国(4.2%)。同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较低,科技创新资源有待整合。四是公共服务存在不足。近几年,政府“放管服”改革步伐加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正如《报告》所指出的,“涉企收费多、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仍较突出,行政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干部懒政怠政、推诿扯皮,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人民群众

6、对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药安全、收入分配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农村教师、城乡幼儿园供给不足,6000万留守儿童教育堪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农村4000万留守老人养老困难,子女长期在外、老人独自生活的城乡空巢家庭超过一半;看病难看病贵、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五是环境污染形势严峻。2016年以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年底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12月19日,全国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一度达到108个。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连续发生多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直接影响正常生产生活。此外,水、土壤、危险废物等污染仍较

7、严重,超八成地下水水质较差,1/10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甚至致癌物超标136倍的剧毒污水直排长江。这些领域的“短板效应”不断积聚释放,已经和正在危及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第一,不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先富带动后富的效果还没有充分体现,可能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第二,不利于最大程度培育经济动能,拖累了生产效率提高和居民生活改善,难以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第三,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能源环境成为“瓶颈”因素,甚至影响社会心态和公民健康。因此,必须精准发力补短板,最大化和最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容量”。2宏观观察2017年第9期(总第180期)二、

8、从供给侧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