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路怒症说“不”

对路怒症说“不”

ID:32381264

大小:5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04

对路怒症说“不”_第1页
对路怒症说“不”_第2页
对路怒症说“不”_第3页
对路怒症说“不”_第4页
对路怒症说“不”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路怒症说“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欧小翔第一次听说路怒症是在2003年的冬天,各大媒体第一次用这三个字形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以及汽车普及之后出现的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近两年路怒症已经被划分到了心理疾病范畴,在部分大中型城市的心理门诊中,主动要求医生治疗路怒症的车主也逐渐增多,这种“病症”在大部分车主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表现,“病症”严重的车主甚至做出影响公共安全的行为,“病症”轻的车主则表现得气急败坏,路怒症说严重其实是很严重的疾病,说轻微其实也就是个人素质的短暂丧失,但路怒症毕竟是一种负能量,作为文明和理性的车主,避免路怒症的“感染”是责无旁贷的。   在2006年底,路怒症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和社会治安问题已经日益严重,

2、路怒症这个词语已经进入2006年华语地区中文新词榜的榜单,媒体和心理疾病预防机构急吁车主需要调整心态,避免路怒症,但是在7年之后的今天,路怒症依然像一种顽固的疾病在全国各地车主身上散播。   在路怒症这个新词语还没有被广泛传播之前,路怒症所呈现出的现象已经被社会舆论和广泛车主所唾弃,主要表现在:在车内破口大骂交通参与者、在车内用侮辱性语言挖苦其他交通参与者、在车内嘲笑其他交通参与者、暴力驾驶逼停其他交通参与者、超车挑衅危险驾驶、下车与其他交通参与者发生口头和肢体冲突、群殴砸车甚至发生故意伤害事故。   不少车主都一味认为在中国是路怒症最严重的国家,当然这种观念难以避免,因为我们生

3、活在该环境之中,所以很容易把矛头针对中国车主的素质问题,其实路怒症并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是在中国的道路上发源开来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媒体就开始关注路怒症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交通部门统计数据中,因为车主带有愤怒和抱怨导致的车祸占了总车祸的4成,越来越多的交通专家与心理医生开始关注这种汽车时代所带来的新的心理疾病,并用“roadrage”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车主的心理病态,翻译到中文就是路怒症,该词语也被收入在了新的牛津字典,可见路怒症的问题在国际上早已经引起了不少专家的重视,在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职业司机患病的比例到达了30%以上;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教授做的《

4、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查》中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随机选取的900个司机,有35%的司机自己承认属于“路怒族”;而从上海交通部门的一份调查数据来看,长途车司机患有路怒症等心理障碍高达80%,私家车主为44.4%,与海外汽车工业发展进步较快的国家一样,中国也逐渐走进一个路怒症蔓延的时代,甚至有专家称中国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巨大,部分中国车主在路怒症发作后的行为比部分生活压力小的国家的车主还要可怕。   那么,如何看出一名车主是否患有路怒症呢,欧小翔分析了一下,通过以下几种路况和几种心态是最容易滋生出该“病症”的:   其一是遇到新手上路,路怒症看不习惯新手的“蜗牛”速度,从

5、而激发一种挖苦嘲笑的心态,频繁按喇叭催促,按喇叭超过三次,每次超过3、4秒,就已经属于路怒症的症状;   其二是高峰期堵车,马路水泄不通,又遇到自己有急事需要处理,从而在车内越发焦虑和烦躁,一旦遇到插队或者前车跟车反映速度慢,就不由自主骂人按喇叭甚至把头探出车窗大吼大叫;   其三是在空旷的马路上遇到挑衅的车辆,车主容易被激起“斗志”与前车比个谁快谁慢,觉得人家侮辱了自己必须要报复,虽然这种路怒症患者不会骂人和动怒,但是深踩油门在道路上追逐已经是一种很严重的路怒症表现了;   其四是在斑马线前方不愿意放缓车速让行人先过,反而暴躁连按喇叭冲过斑马线,眼睛还瞪着行人,嘴里骂骂咧咧,这

6、是路怒症发展到道德丧失的晚期;   除了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炎热的天气,心情的烦躁,突发的事件和莫名的冲动都会引起路怒症的复发。早在几年前,就有交通专家对路怒症引发情况做过分析调查,因堵车和路况不良迁怒车主的有48.1%,因其他交通参与者影响到自己正常驾驶的有29.7%;因为其他交通参与者违章,即时没影响到自己也动怒的占26.6%;因为自己不懂交通规则动怒的有22.9%,当然也有一部分车主因为其他各种奇怪的原因而在车内焦躁、暴怒。这里是一份路怒族的测试题,读者可以根据测试来看看自己是否有路怒症   难道这些患有路怒症的车主,平时的生活中一直是一触即发的愤怒者吗?其实不然,欧小翔身边

7、很多女车主不开车的时候温文尔雅,但是一旦她们开车了,遇到个堵车加塞什么的,骂起人来比大老爷们儿都刚烈,也有很多平时脾气很好的朋友,一开车仿佛就特别容易暴怒,欧小翔问过在心理诊所打工的金贵狗(小时候坐一个马桶长大的朋友),连心理医生都难以回答这种现象,他说是性格的双面性,当性格主体遇到不同的客观环境所产生的一种非本性的言语、行动表现,但是至今心理学方面没有专门研究过路怒症,有些朋友说欧小翔太杞人忧天,这路怒症是很正常的表现,只有是正常人都会多多少少患有路怒症,可为什么我们走路走在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