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

ID:32384583

大小:623.4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4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_第1页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_第2页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_第3页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_第4页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1期开放教育研究Vol.19,No.12013年2月OpenEducationResearchFeb.2013*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摘要】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对微课程(Micro-lecture)理念作了系统阐释,很快在实践层面就出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成为热点。然而,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仍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景,故需要对实践中的微课程模式进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以期为微课程理念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寻求启示。本文首先对微课程缘起进行梳理,指出微课程

2、与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微型课程(Micro-lesson)等“微”概念有所区别,但又遵循相同的教育思想;然后采用内容分析法,融合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与微课程理念作为新的分析框架,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微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可汗学院、TEDEd、佛山微课)的设计进行比较,寻求微课程理念的共性与特性;最后融会三者优势,建构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微课程模式。【关键词】微课程;学习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内容分析【中图分类号】G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79(2013)01-0065-009习资源进行比较,深入了解各项目的特色,以期结合各项目引言的特色,把握微

3、课程的整体结构,回答如何设计有效的微课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程模式及评价框架,以期运用微课程理念的学习更好地促进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学习。范围内兴起。在国外,以可汗学院(KhanAcademy,http://微课程的概念梳理www.khanacademy.org/)与TEDEd(http://ed.ted.com/)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一)微课程理念的发展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例如,在“翻转课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堂”(Flippe

4、dClassroom)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大学(UniversityofNorthernIowa)LeRoyA.McGrew教授所提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张金磊等,2012)。自2011年起,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McGrew,1993)以及英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与“微课网”为代国纳皮尔大学(NapierUniversity)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表,以及最近为配合上海地区电子书包项目而启动的上海市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Kee,1995)。闵行区中小学微课程设计评比,国内开始了微课程

5、实践层面McGrew教授希望在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以及民众中普及有机上的尝试。同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化学常识,然而现有的有机化学概论教材篇幅很长且需要花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很多精力去学习。因此,McGrew教授提出60秒课程,以期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如舞会、搭乘电梯时,为大众普及化学常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种种合力的推动下,这种以微视频识。他将60秒课程设计成三部分:概念引入(GeneralIntro-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的duction),解释(

6、ExplanationandInterpretation),结合生活列举广泛关注。例子(SpecificExample-TheChemistryofLife),并认为其他但目前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大多在阐释其理念与应用前领域的专家也可用类似的方式普及自己的专业(McGrew,景,故仍需对现有实践中的微课程模式,尤其是微课程的设1993)。Kee(1995)认为学生应当掌握核心概念(KeyPoints)计与实施,进行深入的审视与总结,提出具体的设计模式。以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识与交叉学科的融合,因而提出让因此,本文旨在对微课程缘起进行梳理,进一步深化微课程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并要求演讲须

7、做到精炼,具备良好的概念,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较为突出的微课程网络学逻辑结构且包含一定数量的例子。Kee认为一分钟演讲在*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1年度研究生双语授课教学试点项目“双语学习科学课程开发”成果之一。·6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OER.2013,19(1)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掌握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对微课程的具体形式分类(胡铁生,以免所学知识孤立、片面(Kee,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