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山水之美

文人墨客山水之美

ID:32385594

大小:42.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文人墨客山水之美_第1页
文人墨客山水之美_第2页
文人墨客山水之美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人墨客山水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人墨客,山水之美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而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文人墨客大概是感性太锐敏了之故罢,向来就很娇气,什么也给他说不得,见不得,听不得,想不得。◎《鲁迅全集·坟》我心目中的文人墨客大多为或寄情山水或忧国忧民或隐居田园或放浪形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或神游于沧海一粟或漂舟楫于天地之间,思想没有束缚,形体不拘世俗,是真正能够幸福的人。记得海子曾写道:海水点亮我垂死的头颅,此谓之,死生之美,为追求美至极致而幻化达到庄周与蝶的境界,这就是文人墨客

2、。在此我说一下谢灵运的美丽胡须的传说。传说,南朝诗文高手谢灵运长了一把很长很帅的胡子,三绺长须飘拂胸前,就跟美髯公关云长似的。谢灵运因被太守孟顗诬告,并遭到孟的女婿刘义康迫害,于元嘉十年十月在广州被处弃市刑。处以极刑之时,监斩官问他临死有何托付,刚好信佛谢灵运说:“死就死了吧,有什么牵挂呢,只可惜了我这一把好胡子!如果你能在我死前,把我的胡子割下来给维摩诘菩萨像做胡子,我就满足了!”南海祗洹寺接受了这位天才诗人的名须后,不敢怠慢,马上塑了一尊维摩诘像,将他的美须粘在上面。谢灵运是文坛大腕,赫赫有名,他的胡子粘在维摩诘的塑像上,那尊塑像也跟着

3、声名大振起来,香火不断,香客如云。也因此祗洹寺憎人非常爱惜,并代代相传,不曾损毁。谢灵运大概没想到两百多年后,唐中宗的安乐公主为玩“斗百草”游戏,公主别出心裁,命人驰驿马,竟把他当年名满天下的美须从菩萨塑像上拔下,做了她手中的玩物。又因为怕别人学她的样子,所以,还把剩下的胡须全部剪切。从此以后谢灵运的胡子便从世上消失了。当对方拿出各种名花异草时,她冷不丁就把谢灵运的胡子拿出来,吹嘘道:“这是谢灵运的胡子,你有吗?”。俗话说物以类聚,我则认为美也以类聚,美丽的是孤独的,总期望找到那位知音,只有那些伯牙子期的情怀还远远不够,美丽也是有灵性的,心

4、灵美丽的人才能发现那特有的美,安乐公主就是谢灵运的知音,虽隔千年又如何,美不怕损坏,因为美在心间,永远不会损坏,那是美的新生,美的另一种形态。第一篇山水美的故乡,文人墨客怡情的归宿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山水钟灵毓秀、风情万种。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一个地方如果既无山又无水,那么它一定是呆滞的,没有生气与活力的地方,犹如一个没有灵魂的工艺品,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是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怡情悦性、吟哦歌咏。美丽的山水与多情的文人结合的结果便是那一篇篇传诵千古的山水美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人墨客而言,梅

5、、兰、竹、菊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然而在文人的心中不只只是自然美。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似乎与山水有着某种亲缘关系。“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川景色确实壮丽,摄人心魄。山多植物和飞禽走兽,水育鱼虾,与人舟楫之便。天地即自然,“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这与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有关。人成全了自然,自然成全了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孔子登上泰山发出的慨叹。老子说“上善若水”,阐明水不仅柔和,且柔中有刚。“昆仑月精,水之灵府”。(郭璞)山和水把宽阔的胸襟敞开。让人们一步步参悟,有

6、丰富感情和求知欲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不是喜欢山水的。例如《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勾画的是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眼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

7、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山水田园隐居这些词汇在文人

8、墨客里最为常见,陶渊明的饮酒二十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描写的亦是如此,最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