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化工群

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化工群

ID:32386648

大小:1.21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04

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化工群_第1页
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化工群_第2页
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化工群_第3页
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化工群_第4页
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化工群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化工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技技術術型型高高級級中中等等學學校校化化工工群群TheCenterForStudyAreaof科科中中心心學學校校ChemicalEngineering動態報導課程新知專題研究技職園地有獎徵答第145期電子報2018年08月30日出刊動態報導四技二專招生管道簡介四技二專主要入學方式包含甄選入學、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技優保送入學、技優甄審入學、四技申請入學聯合招生、科技校院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等多元入學管道,升學機會極為暢通。其中甄選入學、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皆可採計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考生僅須參加一次統一入學測驗,即可享有多個升學

2、管道的機會,因此請考生除了報考統一入學測驗之外,記得要另行報名參加採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之招生管道,才可獲得分發錄取的機會。此外,曾參加技藝技能競賽得獎,或是取得乙級以上技術士證者,還可參加技優入學。技優入學分為保送入學及甄審入學兩種入學管道,讓具備技能專長、實作能力的優秀學生擁有更寬廣的升學機會。▲TOP1課程新知結合矽與鈣鈦礦材料,太陽能轉換效率躍升至27.2%科技新報太陽能技術日新月異,光電轉換效率紀錄每隔幾週又會再翻新,像是最近英國太陽能公司OxfordPV便透過鈣鈦礦-矽晶太陽能技術,將效率提高至27.2%。矽晶太陽能為當前產

3、業首選技術,便宜、高效又穩定的優勢讓太陽光電成為最受歡迎的再生能源,但以目前已大規模商業化的技術而言,其轉換效率預期很難超過25%,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另一個太陽能明日之星。鈣鈦礦則是太陽能領域後起之後,光電轉換效率在9年內增加到可與矽晶太陽能媲美的22%,近年來科學家更為了尋求突破與新材料,紛紛將鈣鈦礦與矽晶太陽能相結合,讓原本處於市場競爭關係的太陽光電材料握手言和,成為新型太陽能電池。英國OxfordPV便以此技術成功研發出1平方公分大小的高效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該效率除了獲得德國Fraunhofer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

4、)認證,也突破單一接面式(SingleJunction)矽晶太陽能電池的26.7%紀錄。該公司並不期望能將單一太陽能材料效率最大化,反而利用鈣鈦礦與矽晶電池各自優缺點與不同能隙特性,拚將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躍升至30%以上。理論上由於鈣鈦礦與矽晶材料能隙寬度不一,兩者光吸收範圍並不會重疊,因此可各司其職:鈣鈦礦負責吸收綠光、藍光並轉換為電能,矽則用於吸收紅光與近紅外光,但現實往往沒那麼簡單,能隙重疊效應(bandgapoverlapeffect)仍將底層矽晶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砍半,大大影響整體太陽能效率。為研發出高效率鈣鈦礦-

5、矽晶太陽能電池,該公司結合轉換效率達17%與22%的鈣鈦礦與矽晶太陽能電池,但由於能隙重疊效應,最終轉換效率比預期少11%左右。不過與一般矽晶與鈣鈦礦電池相比,轉換效率27.2%已算是產業大突破。OxfordPV目前也正努力在德國生產156mm×156mm商業尺寸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並試圖出售其概念。OxfordPV執行長FrankAverdung指出,公司目前最大挑戰不是在提升轉換效率,而是要穩定其性能。由甲基氨基碘化鉛(MAPbI3)製成的鈣鈦礦遇到濕度會有衰退問題,該公司盼能逐一突破,並希望可在2019年投入測試,並於202

6、0年推出產品。OxfordPV並非世界第一個研發鈣鈦礦-矽晶太陽能電池團隊,2018年2月美國布朗大學與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L)已如火如荼研發該技術,還想研發出不含鉛的鈣鈦礦電池;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與瑞士電子和微技術中心(CSEM)組成的團隊也在本月中旬將該類型電池轉換效率提高到25.2%,或許業界與研究院未來達30%效率指日可待。NewEfficiencyRecordforPerovskiteSolar—CanOxfordPVHit30%by2020?OxfordPVsetsworldrecordforpero

7、vskitesolarcell(本文由EnergyTrend授權轉載;首圖來源:OxfordPV)台灣西南海域首度發現「可燃冰」科技新報台灣研究團隊首度於台灣西南海域鑽獲「可燃冰」的未來能源。雖現今天然氣水合物開採技術仍不足,而如何在影響生態及環境最小的範圍下進行開採亦是重要問題,但能探採到此一可能之新能源,仍令人振奮。經過15年探勘摸索,6月21日凌晨3時許,台灣與法國的聯合探勘團隊在台灣西南海域首度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為台灣未來自產能源帶來肯定的答案。由中央大學林靜怡教授所執行第二期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NEP-II)地熱與

8、天然氣水合物主軸項下,科技部所補助之「台灣西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賦存區海床穩定性的基礎研究」計畫,藉由台法國際合作的機會,於本年度邀請法國籍海洋研究船「瑪麗杜凡號」(MarionDurfresne)來台執行岩芯採樣,進行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