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

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

ID:32386941

大小:56.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_第1页
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_第2页
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_第3页
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限空间的无限延伸关于「空间位移」的思考、想象与表达作者:冯博一   2005年04月01日14:04  来源:未知  背景与缘由  当我在观看台湾的电影、电视新闻,或与台湾的人士接触交流时,虽然都是用中国话来交谈,沟通也没有任何障碍,但说话的语调,一些词语的运用上,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台湾延续的是上世纪2、30年代的国语,大陆实际上是一种毛式语录的叙事方式。这又不禁地使我想到在五四运动之前,我们使用的是文言文,之后,白话文开始在叙述的表达中愈来愈广泛地运用,尽管文言文在向白话文的转化过程中,曾

2、引起激烈的争论,但现在白话文已成为我们的日常表达和书面表述的习惯用语。再比如,自从互联网的出现,上网一族的键盘也生成蔓延出了一种新的「网络语言」。当然,这并不是在否定文言文或我们现在通行的话语方式,只是说明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形态都会相应地产生不同于以往的话语和表达。作为艺术的表达也是如此,随着时间、历史的推移,人们对人文领域认知的深化和新媒介的发现与应用,在样式上、语言方式上的表达也随之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这是我对前卫艺术实验予以肯定和积极地介入的朴素态度,也是我一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在不同的

3、历史阶段不同的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  提出「进与出,或之间」的展览主题和策划这样的一个展览,只是我这种观察角度的一种呈现。因为我以为,独立策展人是把策展当作表达自己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现实问题思考的一种手段来理解与运用的,具有强化策展而产生的艺术批评的社会化功能。独立策展人作为一个连接创作、艺术家与社会的媒介角色,展览本身可以视为是策展人的作品,而这一作品又是由整个展览和艺术家个人作品集合而构成的。相对以往的批评方式,这里增加了一个展览作为其批评的视觉支撑,一方面意味着策展人的主动介入和在公共文

4、化生活中位置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拓展了艺术家在创作观念、媒材的选择、展示空间的有效利用上新的可能性。展览视觉的现场感和直接性远远大于以往传统批评的单纯文字叙述本身和图片平面化的影响力。这也是策展人通过策划展览的方式促使中国前卫艺术相对广泛地进入大众视野的一种社会化努力。  随着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发展出一种最没有意识形态的现实生活。图腾式的文化秀和非官方的艺术形态以及政治戏谑的符号游戏已经令人极度的审美疲劳。当前国际政治的风水已经改变,战略敏感点已经迁徙到其它政治地缘空间,这必然导致

5、中国艺术身份政治牌的贬值。就中国国内来说,文化传统处在中空状态,政治热度和敏感早已降温,中国人现实生活的经验已经相当西化,追求物质化和娱乐化占据着日常生活的所有空间,在精神上的皈依与寄托被暂时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质欲望所填充。所以如果中国的当代艺术拿出的依旧是后冷战时期意识型态的和传统的、政治性的符号化作品,那无非是在用一代和几代人的艺术生命去维持一个虚假的中国想象。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今后未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这是我目前思考和关注的一个我以为重要的问题或忧虑。  那么,近几年中

6、国当代艺术家存在状态的某些变化以及在创作中出现的新现象,即空间位移过程中有着不确定的、有待去思考研究的问题,是策划这次展览的一个基本背景、缘由或切入点。  概念与阐释  近些年,中国在物质与心理上的急速变化和国际文化全球化的蔓延,出现了艺术家在生存、创作空间上的不断位移的现象。这种位移包括:一是从以往的生存地和文化环境到另个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迁徙、暂住或定居,如旅居海外的艺术家徐冰、蔡国强、黄永砯等;二是近些年中国的艺术家频繁地到世界各地几个月或半年、一年的在驻某地从事着创作和举办展览,以及类似W

7、orkshop形式的创作、展示,如徐坦、宋冬、尹秀珍、丘志杰等;三是在80、90年代先后旅居海外,近些年频繁回国,在来往穿梭中或又回国定居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如艾未未、朱金石、秦玉芬、王功新、林天苗、管怀宾等。  如果按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这种「空间位移」具有「第三空间」的概念特性。从宽泛的方面考察,所谓「第三空间」(TheThirdSpace),从物理的空间来看,它是从以往原住地的家(私人空间)和单位、公司(公共空间)的空间中解脱出来,所谓「第三」既非此亦非彼(Neithertheoneno

8、rtheother),而是之外的,比如自然的环境、名胜景点、沙龙、酒吧、咖啡馆、派对等等。这是人们休闲、娱乐、交际的场所。「第三空间」于焉诞生。时下学术界当红的哈贝马斯从18、19世纪欧洲城市出发,提出了「市民社会」和「公共空间」的概念,将欧洲近代化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放在一个颇令人意外的角度中进行解释。在他看来,欧洲当时的咖啡馆、报馆、沙龙、商会等是形成「舆论」的重要空间,是欧洲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空间功不可没。在对生活方式的梦想终于获得经济支撑的今天,中国人的第三空间逐渐与国际接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