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

ID:32388157

大小:610.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4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_第1页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_第2页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_第3页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_第4页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40·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与我国信息法制的发展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维度李建人摘要:从本质上讲,政府预算信息的性质应当界定为公共产品,其产权属于社会公众所有。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客体有三个层次:基本信息、基础信息和基准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着重强调公开的是政府预算基本信息。客观地说,国家秘密和政府预算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关系,依法合理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就成为影响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关键因素。推动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事业继续发展应当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继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二是改革修订国家秘密法律

2、制度。关键词:政府预算信息;客体;公共产品;国家秘密一、政府预算信息的性质为了研究在资源稀缺的客观条件下如何更合理地配置有限资源,经济学家们以非竞争性q)和非排斥性②作为两个指标,对产品或服务做了基本的分类。如果某一项产品或服务同时具备这样两个性质,就被称为公共产品,如空气、航标灯、国防、外交、治安等;如果一项产品或服务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就被称为私人产品,如住宅、食品等。经济学家们引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分类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确定不同产品的供给策略③。如果在预算法律制度领域适当借鉴上述产品分类理论,则有助于揭示政府预算信息的产权属性,并进而为分

3、析政府预算信息的法律保护、公开范围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所谓预算,是指一定主体就未来某一特定时期收支情况的安排。从预算性质的角度出发,预算可以分为私人预算(如个人、企业、组织预算)和政府预算。由于政府预算涉及的内容是一定区域社会公众(包括个人、企业、组织)的共同利益,如国防、治安、环保等,政府预算主要体现为公共预算性质,政府预算活动的产物——预算信息——应当主收稿日期:2010-01.16作者简介:李建人,南开大学法学院(天津300071)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财税法律制度研究。①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人消费某些产品或服务时,并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

4、品或服务构成任何影响。换言之,当无限多的人消费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时,他们其中的每个人并不比他们就有一个人消费该产品或服务时的效用递减。储敏伟、杨君昌主编:《财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4页。②所谓非排斥性,是指无法阻止人们对于某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或者说,要阻止人~CxCg-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所要耗费的成本是无限大的。储敏伟、杨君昌主编:《财政学》,第l4页。③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杜月升、张晓光、梁小民、彭松健、潘佐红、宋立刚、黄卫平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第l193—1196页。南

5、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4l·要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基于政府预算公共产品的主要性质,其产权应当属于社会公众的公共财产范畴,社会公众应当不分经济所有制性质、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党派界别平等地享有所有权(主要表现为知情权)。而且,由于“信息产品”具有可以无限重复复制的特点,因此,政府预算信息具有完美的非竞争性,可以对任何数量的对象充分供给。如果将政府代表的一定区域的社会公众视同一个抽象共同体人格,尤其是相比较于其他抽象共同体人格(外国公众),那么同样的国防、治安、环保等项目的预算性质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此外,如果将政府预算信息简单界定

6、为公共产品,在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预算信息知情权的同时,必定会由于公共产品向无限制的社会公众完全开放的特点,导致其中应当属于国家秘密的政府预算信息外溢,由于政府预算信息无限制公开而发生的负的外部效应则会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因此,政府预算信息不能简单定位为公共产品。此外,即使是从纯粹技术角度出发,由于“信息产品”传播途径的特殊性,政府预算信息持有人(政府)可以轻松地控制预算信息供给的数量、内容和对象。因此,政府预算信息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排斥性。因此,如果从经济学意义上的纯粹技术指标考量,政府预算信息兼具完美的非竞争性和排斥性,似乎应当划归混合产品①。但是

7、,如果从客观实际出发,由于某些政府预算信息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主要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天然地表现出强烈的私人产品属性,所以,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考虑,它们应当首先圈定为私人产品,属于国家秘密范畴。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目前属于国家秘密范畴的政府预算信息也应当依法逐步解密,从而回归公共产品的本质。而如果深入到政府预算信息的细节,又可以发现,事实上,绝大多数预算信息与国家安全利益似乎缺乏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所有政府预算信息却都事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绝大多数政府预算信息应当直接属于公共产品范畴。一个基本的结论:在借鉴经济学原理基本分析工具的前提下,

8、政府预算信息的性质既不应当武断地界定为公共产品,也不能刻板地理解为混合产品。就某一财政年度静态的政府预算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