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王安石

泊船瓜洲王安石

ID:32388381

大小:4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泊船瓜洲王安石_第1页
泊船瓜洲王安石_第2页
泊船瓜洲王安石_第3页
泊船瓜洲王安石_第4页
泊船瓜洲王安石_第5页
资源描述:

《泊船瓜洲王安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对比项目模组资料相同点差异点个人观点诗题王安石身负王命,再次北上任职时,在路过瓜州,回望故乡,产生对故乡的思念与被迫上任的无奈之情。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据说王安石辞官后,皇帝又起用他。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模组与资料认为这是诗人想表现在上任途中思念故居及被迫上任的心情的一首抒情诗。我觉得说诗人存在着自相矛盾处,既前脚有着被奉召回京之欣喜,后脚却开始思

2、念故乡。但也许诗人对此次的复出抱着乐观的态度,那就是希望本身的政治改革有所作为。注解1.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身镇江市。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2.瓜洲:镇名。3.一水:一条河,指长江。4.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2.绿:吹绿。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模组与资料的注解相同。没有产生差异。有的是模组的注解比较详细,清楚。5.数重:几层6.绿:吹绿7.还:回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北宋政

3、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早年为地方官也曾拜相,主持变法。由于变法程度过于激烈,又急于求成,引起保守势力和主张稳健改革的苏轼反对,王安石也被迫辞官,也引起了新旧党争。仕途中经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王安石病逝与江宁。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对于王安石的出生年份,出身的地方,都一样。

4、~同时也列明王安石是宋朝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因推行新法遭受罢免。王安石除了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文学家。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因为经历了仕途上的挫败,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写作背在经历了因推行新政法而罢相的政治挫折之后,年过半百的黄安石再次赴任显得十分勉强,而这首诗就是诗人这种赴任的无奈和急欲归乡的写照。公元1068年,熙宁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辞官后,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王安石乘着一艘小船行在京口,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再次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

5、宁的愿望。不过资料也景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诗人看着这片景色不禁突然对大好的前程意兴阑珊,人还未离去,他就开始想回家了。大致上作者创作这首诗歌的时间是在推动新法改革后,遭受保守派的政治家反对而受到皇帝罢相。过后皇帝重新起用他。在赴京上任时经过瓜州休息时,突生了对家乡思念之情,并也对仕途的茫然时所写的。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

6、说真的一位对政治改革有很大包负的政治家如王安石在经历过被罢相的时间后重新被重用时,心理上都会觉得不安。有的是对仕途的前程不确定及担心的同时也想起了故居生活的写意。在这种矛盾情况下写出来的诗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色,也能理解和体会诗人当时无奈和思乡之情。思想内容黄安石写这首诗时身负王命,再次北上任职。诗人泊船瓜洲,回望故乡,心中的眷恋与思念油然而生。被迫赴任的无奈与思念故乡之情交织在一起,逐有本诗。~诗的首两句在空间上点名作者停泊的地点与家乡的距离。空间的距离反衬出作者心里的距离及对故乡不舍之情。~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全是的重心所在。作者对自己离开处

7、处充满生机的江南有着恋恋不舍,也对再次上任的前途担忧不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结句“明月何时照我

8、还”诗的前两句都以空间距离来反衬诗人心里距离。故乡虽尽在咫尺却看似遥远。第三句抒写再次受到为任,却感前途渺茫,不如何时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