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

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

ID:32391303

大小:248.8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_第1页
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_第2页
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_第3页
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_第4页
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5卷第2期自然辩证法通讯Vol.35,No.2,20132013年4月JOURNALOFDIALECTICSOFNATURESumNo.204*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的宇宙论与计算王 广 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 100190)摘 要:从宇宙论与计算之间的关系方面探讨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转型。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宇宙论与计算是相互脱节的,这不仅体现在历法运算与狭义的宇宙论模型之间,还体现在历算与广义的宇宙论之间。明清之际,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在此影响下,明清天文学家对中国天文学的宇宙论、计

2、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构,接受了西方天文学的以几何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以及藉助于几何及逻辑方法而展开的说理体系,宇宙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得以融会。但是,这一转型只停留在宇宙论模型这一层面上,明清之际历算之学还是缺乏更深层次的广义宇宙论作为理论依托。关键词:宇宙论历算天文学转型[中图分类号]N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0-0763(2013)02-0061-05明清之际,西方天文学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天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天文学家试图把西方天文学融入中国天文学体系之中,以期使中国天文

3、学发生了重大的转型。李约瑟认为,此时的天文学已很难说到底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更应该称之为“现代的科学”,也就是说,中国天文学从此走上了近现代化的道路。([1],pp.448-449)席文(NathanSivin)认为,尽管在18世纪前传教士隐瞒了哥白尼天文学,并不断地宣扬在欧洲几乎被遗弃了的托勒密和第谷体系,但17世纪以来的中国天文学在西方天文学的影响下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新的天文理论。如果把科学革命理解为新理[2]论的提出的话,说中国此时的天文学发生了有限度的“科学革命”也未尝不

4、可。江晓原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天文学根本就没有发生一场所谓的革命,其表现就是清代中国人没有对哥白尼以来的世界天文[3]学做出任何贡献。以上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以西方天文学为参照考察中国天文学或中国天文学革命。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提出许多问题。如,近代天文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的明清之际产生?明清之际的天文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如近代欧洲那样的革命?是不是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从根本上与西方天文学不同?关于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大多是在“李约瑟问题”的框架下展开的。但是,天文学作为一门中国自有传统的具体学科,在西方天文学

5、的影响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这是本文的主要问题。这需要从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方面入手进行考察。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内在理路表现在宇宙论和历法计算两个方面,本文试图从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入手探讨中国天文学在明清时期的转型。一、古代中西方天文学中的宇宙论与计算西方天文学中的宇宙论模型与历法计算关系非常密切。对日月五星位置的推算基于宇宙几何模型之上。而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宇宙论与历算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这不仅体现在历法运算与宇宙论模型之间,而且体现在历算理论与广义的宇宙论之间。中国古代天文学由汉代至唐代

6、逐渐趋于成熟定型,宇*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973022)。[收稿日期]2011年7月5日[作者简介]王广超(1975-)男,北京人,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天文学史。e-mail:wangguangchao@ihns.ac.cn61[4]宙论与历算可以说是相互脱节的。早期的历法如汉代的《太初历》和《三统历》,融合了当时比较流行的数字神秘主义传统,试图构建历算与宇宙论统一的体系。但是,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算法日趋复杂,历法数据日趋精密,这种构建逐渐成

7、为一种形式,历算家最终放弃了宇宙论,而只专注于历算技术的提高。中国古代天文学有过三种具体的宇宙论模型,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前两个学说比较有影响。西汉时期盖天说占主导地位,结合勾股术,历算家在盖天说框架中发展出了一套勾股量天度日术,推算一系列天地之数。但是,一方面由于盖天说计算的影长与实测大多不合,另一方面盖天说在星象解释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至东汉时期,盖天说逐渐被浑天说取代。浑天说提出以后,在天文观测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其在计算方面存在劣势,作为盖天说之核心技术的勾股量天度日术并未从此沉寂。

8、实际上,隋唐之前的历算家一直没有放弃建构一个可以作为历算之基础的宇宙论模型。至唐代,历算家执着于宇宙论模型之研究的传统发生了转变。一行于开元年间组织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得到了很多前人不知道的观测资料,据此对汉以来整个宇宙论研究的讨论提出了全面的批判。一行奠定了以后历算之型模,之后的历算家很少关注天体运动现象背后的空间关系以及物理实在等问题。而张载、朱熹等宋儒发展的根据儒家学说解释宇宙万物的宇宙论体系并没有被历算家所接纳。古代西方天文学家特别注重行星理论的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