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楠论文成稿

苏丽楠论文成稿

ID:32392888

大小:5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04

苏丽楠论文成稿_第1页
苏丽楠论文成稿_第2页
苏丽楠论文成稿_第3页
苏丽楠论文成稿_第4页
苏丽楠论文成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丽楠论文成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你,千千万万遍——浅析《追风筝的人》笔下的故土情怀摘要: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用细腻的笔调描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阿富汗,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利用“时间”这条主线,为我们徐徐铺展开一幅幅浓郁的阿富汗风情画:城镇的布局、阿富汗传统家庭的摆设、节日的活动、穆斯林独特的文化等等。书中最重要的一条线索追风筝比赛。“背叛”与“赎罪”是历来讨论家们讨论的主题,本文主要通过另一条线索——情感,即从作者对故国的思念这个角度展开讨论,浅析存在于作者心灵深处的对故土的浓厚感情。关键词:阿富汗美国移民感情故土很长时间以来,

2、关于阿富汗的文学作品和资料很少,国内也少有对阿富汗文化和日常生活的书籍和专门研究,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就备受关注,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部阿富汗血泪史,故事以1970年代的阿富汗和美国为背景。作者1965年出生与阿富汗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在美国本土上,写下了这部“回忆性”的作品。书的原名为“TheKateRunner”,是这位外科医生的处女作。《华盛顿邮报》所载:“极为动人的作品……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赎罪、无须图表与诠释就能打动并启发人。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

3、…故事娓娓道来,清笔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千羽鹤》。”对这块饱受着战火的洗礼的土地、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现代修罗场,作者力图用笔还原它应该有的美丽。《追风筝的人》展示了两个地点、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历史背景沉重而浩瀚。作者在文字中表现出了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感,一种深深的故土情结。书中到处暗藏了“对比”:童年时阿富汗的富足恬淡与今天硝烟四起不辨牛马的“人间地狱”的对比;在美国艰辛生存创业的经历与对回忆昔日故土生活的对比等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处处体现着对故国变革的深刻忧患和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具有强烈的责任

4、感,并被当时的出版界誉为“一部政治史诗”。作者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塞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榜首,后由梦工厂改拍成同名电影。“风筝”是象征性的,既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更可以是家国之情。不管是种什么情感,在文字王国中,他都没有放弃过追逐。历来研读者都喜欢把其中的羞耻、负疚、后悔、爱情、亲情、友情、宽宥和赎罪等等

5、这些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当然,就因为故事中充满这些并列的,看似矛盾,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的因素,才带给了读者不同以往的感受。在这部书里,我看到的是写作者对“故国”阿富汗的深切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虽未提及,但却能从字里行间深切体会到那种满溢的、一个流亡国外的游子所特有的思乡之情。本文就从作者对故土的感情入手,浅析这部作品中“游子”的故土情怀。一、存在于童年记忆里的有关故土的回忆对20世纪60年代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回忆性描述。有关故国故土的感情从轻松的叙述中体现出来,于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细微描写中表现自己对故土

6、的深切热爱和思念。作家幼年就随父亲到美国,对于阿富汗的回忆,都来自于童年的经历。浅白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对故土的怀念和追忆。“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事隔几十年,隔开的是时间,情感却是千丝万缕剪不断的,童年,是连接故乡和现实的桥梁,曾经年少无知,如今事业有成,对故乡的感情都凝聚在一行行对童年生活描写的文字当中去了,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故土的留恋,深沉浓烈的爱,尽在其中。(一)第一人称记述下的阿富汗的自然坏境城镇街道宽广而干净,居住环境舒适,人们安逸富足。“人人都说我父亲的房子

7、是瓦兹尔·阿克巴·汗区最华丽的屋宇,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全喀布尔最美观的建筑。它坐落于喀布尔北部繁华的新兴城区,入口通道甚为观光,两旁种着蔷薇;房子开间不少,铺着大理石地板,还有很大的窗户。”(注:见《追风筝的人》第4页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下书中原文引用部分均出自此版本)叙述者是主人公“阿米尔”,也就是作者自己。全书开篇的这些描写,为之后流亡美国和重返阿富汗后的所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他”的复杂的内心体验,这也是这部作品独特的地方之一。实际上,阿富汗是一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国家,除了极少数河

8、谷和绿洲适合于农耕外(耕地只占全国土地的0.2%),国土的大部分是海拔很高的山地和高原或者干涸的沙漠。作者把过去的阿富汗描写的如此美好,实际上是他内心爱国情感的一种寄托。(二)复杂的社会环境“不知道什么东西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声响,接着大地微微抖动,我们听见‘砰——砰——砰’的枪声……1979年12月,俄国坦克在我和哈桑玩耍的街道上耀武扬威,给我的父老乡亲带来死亡,开启了如今仍未过去的、血流成河的时代。”(见书第35页)“北方联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