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降温与安全

通风、降温与安全

ID:32395843

大小:252.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2-04

通风、降温与安全_第1页
通风、降温与安全_第2页
通风、降温与安全_第3页
通风、降温与安全_第4页
通风、降温与安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风、降温与安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山东省巨野矿区郓城矿井初步设计第五章通风、降温与安全第五章通风、降温与安全第一节概况一、瓦斯本井田3上煤层采取1件瓦斯样,3(3下)煤层采取13层点14件瓦斯样,分析结果(见表5-1-1)表明:其瓦斯(CH4)成分和含量最高分别为9.80%和0.262cm3/g×r,二氧化碳(CO2)成分和含量最高为10.83%和0.238cm3/g×r,氮气(N2)成分和含量最高为99.00%和3.859cm3/g×r。根据钻孔测得的瓦斯含量资料分析,3上、3(3下)煤层瓦斯成分以氮气为主,次为二氧化碳、甲烷气体;瓦斯含量普遍低,应属瓦斯风化带范畴。井田西部有岩浆侵入,煤变质程度普遍增高,煤层有产生气体的条

2、件,某些地段如果赋存条件良好,瓦斯含量可能会相对聚集,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瓦斯管理,以防瓦斯聚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表5-1-13(3下)煤层瓦斯等成分及含量表项目煤层瓦斯及其他气体成分%两极值/平均(点数)瓦斯及其他气体含量cm3/g×r两极值/平均(点数)CH4CO2N2及其它CH4CO2N2及其它3上0.15(1)1.48(1)98.37(1)0.003(1)0.050(1)2.703(1)3(3下)0.00~9.801.18(13)0.95~10.834.85(13)86.29~99.0093.97(13)0.000~0.2620.0280.020~0.2380.090(13)1.6

3、87~3.8592.370(8)二、煤尘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见表5-1-2)表明:2、3上、3(3下)煤、6煤层的火焰长度变化在50~600mm之间,扑灭火焰的岩粉量变化在37.7~86.5%之间,可燃基挥发分为33.43~44.81%,根据挥发分和固定碳计算的煤尘爆炸指数为39.22~44.83,因此,以上煤层均为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3(3下)煤焦的火焰长度变化在0~300mm之间,扑灭火焰的岩粉量变化在5.0~40.0%之间,可燃基挥发分为7.94%,根据挥发分和固定碳计算的煤尘爆炸指数变化在9.77,因此,3(3下)煤焦为无~有爆炸危险性,天然焦无煤尘爆炸危险性。113煤炭工业部济南设

4、计研究院I-2005年10月山东省巨野矿区郓城矿井初步设计第五章通风、降温与安全表5-1-22、3上、3(3下)、6煤层煤尘、煤的自燃试验成果表煤层(点数)火焰长度(mm)岩粉量(%)煤尘爆炸指数爆炸危险性2(2)350~57050.0~75.044.83有3上(2)400~60062.0~65.039.22有3(3下)煤(8)50~60037.7~86.540.79有煤焦(2)0~3005.0~40.09.77无~有6(1)63080.044.77有三、煤的自燃根据本井田煤样测试结果(见表5-1-3),各煤层煤的原样着火温度变化在314~411℃之间,还原样与氧化样着火点之差为5~22℃。2

5、、3上煤层属不易自然发火;3(3下)煤层属不易自然~自然发火煤层;3(3下)煤焦、天然焦均属不易自然发火煤层;6煤层属自然发火煤层。因此,在今后矿井开采过程中应严格采取防火措施,以防煤层自燃现象发生。表5-1-3各煤层煤的自燃试验成果表煤层(点数)原样(℃)还原样(℃)氧化样(℃)△T(℃)自燃等级2(2)327~352330~358324~3446~14Ⅲ3上(2)359~362363~370352~35411~16Ⅲ3(3下)煤(10)314~358317~364312~3505~16Ⅲ、Ⅱ煤焦(5)389~411395~423383~40512~20Ⅲ天然焦(4)427~440440~4

6、69422~4367~19Ⅲ6(1)34734932722Ⅱ四、地温勘探阶段未做专门恒温点(带)的确定工作,沿用了《巨野煤田普查地质报告》确定的恒温点的深度50m、温度18.9℃。全区非煤系地层的平均地温梯度(Q+N+P2)2.63℃/100m,煤系地层(P1s+C2P1t)平均地温梯度3.57℃/100m113煤炭工业部济南设计研究院I-2005年10月山东省巨野矿区郓城矿井初步设计第五章通风、降温与安全。随沉积环境、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以及岩浆岩侵入,地温梯度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全孔地温梯度1.81~4.11℃/100m,全区平均地温梯度3.01℃/100m。煤系基底广布着奥陶系石灰岩含

7、水层,据揭露奥灰钻孔简易测温资料统计,地温梯度一般在1.50℃/100m±,地温梯度较小,说明导热性能较好。全区地温梯度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3煤层沉缺区及其附近地温梯度较低。但随沉积环境、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地温梯度变化有一定的差异。从3(3下)煤层底板温度等值线图可以看出,等温线与煤层底板等高线基本平行,即煤层埋藏越深温度越高。但同一深度,由于所处构造部位不同以及受其它地质因素的影响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