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和保护

非遗传承和保护

ID:32396995

大小:43.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非遗传承和保护_第1页
非遗传承和保护_第2页
非遗传承和保护_第3页
非遗传承和保护_第4页
资源描述:

《非遗传承和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延续香火——以古都西安为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总体情况  古都西安除了闻名遐迩的自然景观之外,其人文底蕴也相当深厚,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市旅游局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非遗项目189个,其中口头文学34项、民俗10项、传统美术14项、传统音乐22项、民间舞蹈21项、传统戏剧6项、传统曲艺11项、传统技艺42项、传统礼仪7项、传统节庆3项、传统体育和游艺11项、传统杂技1项、传统医药7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项、省级9项、市级19项。2011年6月1日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

2、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后,作为旅游大省的都会城市,西安下大力气贯彻实施该法,落实非遗保护责任,加大非遗保护力度,特别是在非遗普查、名录申报、宣传推介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健全非遗传承和保护机制。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把非遗保护工作纳入重要工作项目,下大力气做好这项工作。2005年5月以来,我市先后成立了“民保工程”领导小组和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建立了非遗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眉山市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眉山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方案》,多次召开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专题研究会议,市文体影视部门也

3、成立了“非遗科”,为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了稳固的条件。下属区县也成立了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领导机构,统一领导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传承和保护机制,由此促使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和齐心协力。  (二)认真调查,打好非遗传承和保护基础。市旅游局为了全面了解辖区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存环境等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全面的非遗调查工作。灵活运用文字、录音、录像和图片等方式,对全市非遗资源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排查,建立了详实的档案和数据库,制定了非遗资源分布图,这些抢救性工作对濒危非遗项目起了延续香火作用。  

4、(三)建立名录,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市县政府将辖区内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专业名录特别加以保护。市政府于2006年、2008年、2010年份三批公布了市级非遗项目共29项。2007年、2009年、2011年,仁寿抬工号子、丹棱唢呐、洪雅复兴耍锣、彭山长春号南味豆腐、东坡区裕泰乾马氏芝麻糕、洪雅五月台会、青神竹编、青神捻条画、苏东坡酒传统酿造技艺、彭山竹琴列入省级项目名录。2008年,青神竹编列入国家级项目名录。由于上述努力,目前我市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因此完整的非遗项目传承和保护体系正在形成过程中。  (四)宣传推介,非

5、遗传承和保护的成效显著。市县政府围绕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依托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尤其是“文化遗产日”开展地域特色鲜明的非遗展览活动,因此非遗保护知识的传播面明显拓宽,人民群众的非遗传承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古都西安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我市正在积极筹备非遗项目对外交流活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淡薄。由于国家颁布非遗法颁布较晚,因此非遗保护意识不可能深入人心。特别是政府机关部分干部对非遗保护意义的认识还不足,对非遗法的理解比较浅显,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

6、重申报,轻保护”现象,个别单位甚至出现对一些非遗项目的保护不管不顾的怪象。  (二)非遗香火延续乏人。由于大多数传承人的平均年龄为60岁以上,因此体弱多病的他们开展传承和保护活动的精力就受到限制。许多传统技艺难度高、强度大、耗时多、收入低,致使很少有人愿意学,不少传承人面临无弟子或弟子太少的尴尬境况。一些传承人的创作活动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肯定和回报,生活举步维艰,靠“热爱”维系创作生活是极不现实的。  (三)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力量薄弱。目前市县政府尚未建立非遗保护专业机构,从事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的专门人员相当短缺。市文体影视新闻出版局仅有1名非遗保护工作人员

7、,大多数区县没有专人从事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因此非遗传承和保护力量严重不足,后备军严重不足。  (四)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投入不足。非遗传承和保护的专项经费匮乏,有的区县甚至没有设立专项经费,传承和保护装备相当落后,活动设施缺乏,这些客观情况给开展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造成困难和硬伤,致使不少非遗资源散轶和失传。  三、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香火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非遗传承和保护意识。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为了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加强非遗法的学习和宣传。尤其是强化对作为执法者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非遗法知识培训,增强全社会非

8、遗传承和保护的自觉性和危机感。通过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及传统节日等方式去大力宣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