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t模式用于测谎的实验研究中文版

gmt模式用于测谎的实验研究中文版

ID:32399300

大小:23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4

gmt模式用于测谎的实验研究中文版_第1页
gmt模式用于测谎的实验研究中文版_第2页
gmt模式用于测谎的实验研究中文版_第3页
gmt模式用于测谎的实验研究中文版_第4页
gmt模式用于测谎的实验研究中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gmt模式用于测谎的实验研究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GMT模式用于测谎的实验研究——改进GKT模式的变式初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670696)。摘要:鉴于GKT方式在包含知情无辜者情况下无法兼顾各类嫌疑人的有效判定,本研究提出了GMT测谎模式,吸取以往GKT改进模式(GAT)的动态询问方式,继承GKT模式对犯罪者和不知情无辜者的判定准确性,改进两种方式中的不合理性,巧妙设计有效区分犯罪者控制项和关键项差异,却避免知情无辜者说谎而导致关键项反应激起的回答方式。从结果来看,GMT模式不仅在原有GKT基础上使得对知情无辜组的判定准确率大大提高(75%),并且对犯罪组(91.7%)和不知情无辜组(100%)的判定准确

2、率也无降低,从而成为一种真正有效的改进模式。在以后的研究中,若此模式能够得到广泛实验室实验的一致证实,则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关键词:GKT,GAT,GMT一.引言从Lykken提出犯罪知识测试(GKT)模式至今,GKT测谎测试已经获得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时常在专业刊物中可见有关GKT的研究论文[1-3],仅Ben-Shakhar等人的一项元分析报告就收集了以皮肤电为指标的80项GKT测谎的实验室研究[4]。Iacono和Lykken在就不同生理测谎方式的有效性对相关领域研究者进行的调查中发现[5],生理心理研究会(theSocietyofPsychophysiologi

3、calResearch)被调查者中的77%以及美国心理学会(the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被调查中的72%都认为GKT模式具有科学的生理心理理论作为依据,其意义高于其他测谎模式。但是GKT模式对于兼顾准确判定罪犯和保护知情无辜者上存在严重缺陷。马艳(2004)马艳《GKT测谎模式的有效性及其改进》2004年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发现以重复这种无说谎成分的回答方式虽然能够勉强保护知情无辜者,却无法有效鉴别罪犯;而“不是...”-13-这种回答方式能最有效区分关键信息与控制信息,从而能够有效鉴别罪犯,却无法保护知情无辜者。因此,如何改进

4、GKT模式使之能够有效判定各类角色嫌疑人是GKT模式能否进一步增强其应用性的关键。GKT模式无法有效保护知情无辜者的缺陷已经受到部分研究者的关注,Bradley等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提出改进的GAT模式(GuiltyActionTest)[6,7]。这种模式在GKT模式的基础上稍做改动,将原来只涉及犯罪知识的静态询问方式改为涉及行为的动态询问方式。比如,在GKT模式中询问的问题可能是:“谋杀案发生在一幢房子里?一家银行里?一个商店里?一个旅馆里?”而相应内容在GAT模式中则成为:“你在一幢房子里谋杀了这个人?一家银行里?一个商店里?一个旅馆里?”[6]回答方式与GKT

5、相同,标准情况下用“不是”进行回答,有研究用重复和沉默方式进行回答。这种模式已经显示出比标准GKT模式更好保护知情无辜者的效果,在Bradley等1996年的实验中,以重复和沉默的方式进行回答,GAT模式对无辜知情者的判定准确率达70%,以“不是...”的方式进行回答,准确率为50%,均高于对应的GKT判定准确率[6]。但是仔细推敲GAT模式,我们发现该模式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在后文做具体分析),其问题设计及回答方式上都未能很好地摆脱GKT模式的缺陷,使得总体判定准确性并不高,应用价值不大,这也是这种改进模式没有得到广大研究者认可和推广的重要原因。本实验在GKT和GAT模式

6、基础上,提出GMT模式(GuiltyMovementTest),吸收GAT、GKT优势,在问题设计和回答方式上作了大的改进,目的是要使该模式既保留GKT模式对犯罪者判定有效性的优点,又增强对知情无辜者的保护,使得对各种角色嫌疑人都能达到较有效的判定。本研究采用模拟犯罪测试范式,以自行改进的GMT模式对犯罪、知情无辜、不知情无辜三类测谎测试中常见嫌疑人进行测谎测试,检测该改进方法对各类角色的判定效果和适用性,为GKT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进行有意义的探索。-13-二.实验方法2.1实验设计2.1.1对GKT及GAT测谎模式的改进以往研究已经显示出GKT测谎模式无法兼顾保

7、护无辜知情者和有效判定罪犯两项任务:“不是...”的回答方式虽能高效判定罪犯却无法保护知情无辜者,重复回答方式虽然能较有效判定无辜知情者,却不能准确判定罪犯。因此,如何改进GKT模式,使之能够较有效的区分知道犯罪信息的犯罪者和同样知道犯罪信息的知情者是本实验感兴趣之处。GAT模式在GKT模式基础上加入行为成分,使得知情者和犯罪者有一定的区分,但仔细推敲GAT这种已作了改进的方法,我们不难看出其依然存在问题。首先,已有的实验结果并不能证实GAT模式的实用价值。众所周知,在测谎测试中包含犯罪者和无辜者,一种测谎模式需要对两者兼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