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ID:32402739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_第1页
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_第2页
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_第3页
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_第4页
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5——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苏武传1、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重(zhòng)负国  扶辇(niǎn)  临(lìn)数月B、弋(yì)射   纺缴(zhuó)  驽(nú)怯C、熅(yūn)火   牧羝(dī)  廪(lǐn)食D、啮(niè)雪   自分(fēn)  马畜(xǜ)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谋)B、(虞常)私候胜曰(拜见)C、而收系张胜(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定罪、治罪)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判断

2、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状语武     ②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③欲因此时降武   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女为人臣子,不顾思义B、自分已死久矣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D、武闻之,南乡号哭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B、单于壮其节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D、其一人夜亡6、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3、)新课标教学网(www.xkbw.com)精品资料第5页共5页5——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A、以状语武B、惠等哭,舆归营C、天雨雪,武卧啮雪D、杖汉节牧羊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C、武等实在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8、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9、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

4、使留在汉者。B、子卿尚复谁为乎?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D、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0-14题(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靼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

5、,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新课标教学网(www.xkbw.com)精品资料第5页共5页5——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6、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子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10、把下面的四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缑王等皆死,

7、虞常生得。译:(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译:(3)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译:(4)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译: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卫律

8、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12、在这段文章里还写到了同去的张胜以及卫律,他们三人被扣留在匈奴后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答:新课标教学网(www.xkbw.com)精品资料第5页共5页5——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13、从文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参考答案:1、D(分fèn畜ch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