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石镇锦青中心小学榕树文化

东石镇锦青中心小学榕树文化

ID:32403241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东石镇锦青中心小学榕树文化_第1页
东石镇锦青中心小学榕树文化_第2页
东石镇锦青中心小学榕树文化_第3页
东石镇锦青中心小学榕树文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东石镇锦青中心小学榕树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奋发向上绿荫大地——东石镇锦青中心小学校园榕树文化建设核心体系初稿上篇文化内涵一、办学核心理念:奋发向上绿荫大地选定打造“榕树精神”为学校的特色文化,源于锦青中心小学校区的古榕。大榕树树龄岁,树冠覆盖面积平方米,经历过各种自然灾害侵袭,也屡遭战火焚烧,但至今树根粗壮,树干挺拔,枝繁叶茂,浓荫广布。她见证着这里一茬茬学子的成长,并且它身上的那种生命力之顽强、自我发展力之巨大,委实令人惊叹。它根基牢固,堂堂正正;它经风历雨,耐旱耐寒;它独树成林,包容博大;它不以花香招蜂引蝶,不以果实谄媚诱人;它根系发达,善于吸收水分营养壮

2、大自己;它遮阳蔽日,把荫凉奉献人间…所以榕树一直为邻里乡亲所推崇、尊重。大榕树博大的浓荫和奋发向上的特性不断启发我们思考榕树文化、思考榕树精神。我们通过梳理榕树的生态特征、梳理榕树文化传统,寻找其中的精神性启迪,通过整理校史,寻找我校精神与榕树文化的契合点,最后提出了“奋发向上,绿荫大地”的榕树精神,并把它作为我校的校园精神,目的是引导全校师生怀抱理想,胸怀天下,奋发有为,造福社会。二、办学目标: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师生健康发展1.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乐园:学校不仅是学生收获知识,获取做人道理的地方,更是可以使他们的身

3、心获得愉悦,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收获到成长的喜悦的地方。在构建校园文化中,我们必须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快乐成长。2.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金桥:4为教师提供学习、研讨、交流的机会,引领教师们在学习中发展和提高;搭台子,为教师营造自我提升的氛围,创设发展自我的条件,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获得满足,让教师的心灵变得深刻和丰富。三、校铭:锦上添花青出于蓝释义1:“锦上添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语出黄庭坚“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在校训中的含义是指学生“性本善”,相信每个学生都

4、有身心发展的潜质,教育的作用是使学习的“潜质”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发扬。释义2:“青出于蓝”,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鼓励教师和学生超过师傅、老师,后人胜过前人。四、校风:奋发向上绿荫大地校园里洋溢着快乐、健康、文明的气息;师生的精神面貌像榕树一样,奋发向上,生机勃勃;我们像榕树一样享受阳光,沐浴春雨,快乐地成长;我们像树榕树一样,无私、博大,把绿阴献给大地。五、教风:扎根课堂博采众长扎根课堂:坚守岗位,立足本土,尽心尽责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服务;博采众长:不断学习,学习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丰

5、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完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六、学风:自觉自信像榕树一样自觉生长。释义:自觉学习,自觉完成各项作业;像榕树一样自信能长成大树。释义: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充满自信面对一切。4下篇课程建设一、校园环境1.以“奋发向上,绿阴大地”的榕树文化为特色,创建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校园景观。2.校园主题图:《榕树的梦想》。3.标识文化,以榕树为背景的学校标志、班级标志。4.榕树文化走廊:榕树与城市,榕树与生态,榕树与民俗,榕树与盆景,榕树与名人,榕树与诗歌……二、校本课程1.《繁枝茂叶——我的家乡叫东石》,认识东石的历史、名

6、人、名产。2.经典诵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3.主题班队会:开展以榕树精神为主题的系列主题班队会。三、主题活动41.“榕树文化活动节

7、”:每学期举办一次。2.“国学文化节”:每学期组织一次。3.锦青讲坛:以班级为单位,在班队会课中实施,学生轮流主讲。4.国旗下讲话:以家乡晋江名人的事迹为内容的进行励志教育。5.开展关于“榕树”的研究性学习。四、学生组织1.榕树文学社;2.校园小报:《榕树下》。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