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ID:32404174

大小:366.4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04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_第1页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_第2页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_第3页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_第4页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一、建设背景(一)产业发展与现状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广阔的前景,生物医药行业是生物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增长率达到15%以上。我国“十一五”规划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工业、环保、能源、海洋生物等领域的应用。目前,中国国内已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经济中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中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我国成立的

2、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将生物技术产业定为其中需要加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近年来,国内主要城市地区政府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建设及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并对该产业的壮大和发展进行政策引导及支持。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若干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比如上海成立了浦东张江生物制药园区,常州市新北区成立了国家火炬计划“三药”科技产业基地,苏州设置了新药创制中心,无锡在马山打造500亿元的“药谷”,以生物制药为龙头产业等,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一些生物技术骨干企业已经迅速崛起。“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将建设一个省级生物高

3、新技术园区,逐步形成沿江苏州、南通、无锡、常州、南京、扬州、泰州7市生物医药产业化带。(二)人才需求我国快速发展的生物制药行业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产业化技术落后、产业化规模尚小、重复现象严重、创新不足、人才缺乏等,其中缺乏产业化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化进程,已成为产业发展与升级的瓶颈。2007年我们对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制药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市场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普遍需要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操作能力和经验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尤其重视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

4、分为三类:一是操作员,二是技术员(工艺员),三是管理员,需求数量的比例为6:3:1。80%以上的企业认为最理想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动手能力强,50%左右的企业较为看重相关实践或工作经验。近几年来,由于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及影响的逐步扩大,90%的企业希望近三年来从高等职业院校或大专毕业生中录用操作员和技术员,这部分人占新员工比例的12%~66%不等,主要在20%左右。根据长三角地区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生物制药公司、发酵产品生产

5、企业、分析检测部门、医疗器械企业、销售企业和监督部门等,从事与生物制药相关的药品管理、药品销售、生产操作及管理、药物分析检测、质量评价、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对于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使其胜任管理岗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本专业分别以微生物发酵和生物物质分离为平台,培养微生物发酵和生物物质分离方向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考虑到目前生物制药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在学生具备操作能力和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使其胜任生物制药企业的管理工作。二、建设基础(一)现有基础1

6、999年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势态,开办了生物与化学制药专业,2005年根据教育部规范高职高专目录要求,更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和化学制药技术,其中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改名后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与化学制药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形成了以制药为制造龙头,生物技术为应用,分析、环保为服务的专业集合群。专业开设9年来,与专业集合群一起,先后进行了三个不同阶段的改革与探索。第一阶段从1999年至2002年,借鉴《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CBE模式教改的成功经验

7、,重在职业技能培养;第二阶段从2002年至2005年,以满足岗位(职业)群的需要来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综合化,引入了以技术为主线组织模块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推行了“双证书”制度。第三阶段从2006至2007年,创新以素质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创业教育渗入课程体系,第一课堂教学、第二堂教学相结合。以专业核心技术为主线,将专业核心课程整合成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以工学交替形式实施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构建了“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此项成果获

8、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建有的《仪器分析测试技术》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20人,副教授/高工8人,讲师/工程师9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人,占总人数的6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8人,占总人数的40%。聘请来自生物制药一线的兼职教师6人。多年的师德建设,形成了“扬长避短、团结拼搏、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专业集合群文化,确立了“正直、责任、团队、品质、热情、创新”的价值观。围绕本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