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

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

ID:32407294

大小:625.0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4

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_第1页
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_第2页
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_第3页
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_第4页
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_第5页
资源描述:

《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1省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一、基本条件1.制定了《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并通过当地人大审议、颁布实施2年以上。国家和省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2.设立生态县创建工作机构,将创建目标任务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2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因生态破坏引发群体性事件,连续3年无重大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案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2、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排名总体呈上升趋势。5.所辖乡镇80%以上达到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考核标准。二、建设指标序号名称单位省级指标说明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人≥7500**吨标煤2单位GDP能耗≤1.0**/万元经济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万元≤25发展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4%≥40**植面积的比重序号名称单位省级指标说明5森林覆盖率(山区、丘陵区、平原区)%≥65、35、15**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山区及丘陵6%≥20、13*区、平原区

3、)7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达到功能区标准且过境河流8水环境质量——**水质不降低9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3.5且不超过国家总量控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制指标;<4.5且不超过国家kg/万元10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总量控制指标;不超过国家**(GDP)氨氮(NH3-N);氮氧化物(NOX)总量控制指标;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6011%**≥80工业用水重复率≥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态12%≥80**环境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且无危险废

4、物排放保护13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80*214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10**15城镇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0**16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50*17秸秆综合利用率%≥90*18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0**219化肥施用强度(折纯)kg/hm<280*20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9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21%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2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23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1.5**24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当地人口政策**社会进步25公众

5、对环境的满意率%>95*注:标“*”指标为参考指标,标“**”指标为约束指标。指标解释第一部分基本条件1.制订了《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并通过当地人大审议、颁布实施2年以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指标解释:按照《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环办〔2004〕109号),组织编制或修订完成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通过有关专家论证后,由当地政府提请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规划文本和批准实施的文件报省环保厅备案。规划应实施2年以

6、上。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制订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主要工业污染源达标率100%,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印染、小酿造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全部关停。数据来源:当地政府或各有关部门的文件、实施计划。2.设立生态县创建工作机构,将创建目标任务纳入乡镇—3—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并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指标解释:成立以县委或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

7、组,下设办公室。数据来源:当地政府或各有关部门的文件。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2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因生态破坏引发群体性事件,连续3年无重大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案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指标解释:按照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各乡镇各部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较大环境事件,指“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较大环境事件(III级)以上(含III级)的环境事件。及时查处、反馈群众投诉的

8、各类环境问题。外来入侵物种指在当地生存繁殖,对当地生态或者经济构成破坏的外来物种。数据来源:发展改革、环保、经委、农委、林业等部门。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排名总体呈上升趋势。指标解释:按照《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3年在全省的排名呈上升趋势(不含已命名的省级、国家生态县排名)。—4—数据来源:环保部门5.所辖乡镇80%以上达到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